文风,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语言文字的作风。培育和弘扬生动活泼、准确鲜明、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文风,是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近日在中央党校专门就改进文风发表重要讲话,对怎样大力改进文风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党报党刊应发挥带头作用。
党报党刊在改进文风方面的带头作用,是由其特殊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其一,党报党刊是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通过党报党刊认识党的宗旨和性质、了解党的路线和方针,党则通过自己的报刊倾听群众心声、感受群众疾苦、集中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如果报刊上的文章内容空洞贫乏,语言枯燥无味,没有可读性,读者寥寥无几,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从何谈起?其二,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新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是党报党刊的重要职责。如果一张报纸或一个刊物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提不出新思想、新论断、新范畴、新原理,那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其三,党报党刊在所有大众传媒中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党报党刊端正文风,对于整个报刊界,乃至对于整个思想理论和新闻宣传战线,都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鉴于此,党报党刊必须要把克服不良文风、倡导优良文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
那么,党报党刊应倡导什么样的优良文风呢?一要提倡一个“短”字。文章的长短主要由内容决定,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可长可短则求短,可繁可简则求简。要多刊发那些短小精悍但思想深刻、语言简洁但意思完备的文章。二要强调一个“实”字。坚持围绕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不断扩大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成果,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而有价值的参考。三要突出一个“新”字。首先是立意要新。要注意报道和宣传国内外前沿性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新动向,介绍和传播新知识、新经验、新举措,鼓励和提倡对于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学术探索与争鸣,尤其要注重刊发那些孕育着哲学社会科学质的变化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其次是语言要新。要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前人的语言,尽量使用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新词汇、新概念、新提法,使语言富有个性、特色鲜明、朴实生动。再次是版式设计、内容编排、标题制作也要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为了实现文风向短、实、新的转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编辑记者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时代脉搏,感受群众心声,善于从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中、从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选材,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编出写出有血有肉、令人振奋、有深刻感染力的文章。二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经验丰富、敬岗爱业的编辑记者队伍,是端正文风的决定性因素。编辑记者思想要严谨刻苦,作风要扎实勤奋,工作要精益求精。要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但有扎实的编辑业务功底,而且有厚实的知识积累,既会编又会写,眼高手也高。三是领导重视,层层跟进。文风能不能端正,关键在领导。党报党刊的领导同志要守土有责,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负责地抓好文风的转变工作。要把拿笔杆作为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亲自组稿、阅稿、写稿,对于一些重要文章(例如社论和评论)的组织和撰写,应当全程参与,谈建议、拿主意、出思想,在大的方面把好关。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减少应酬,保证办报办刊的工作时间。报刊经营、创收活动要搞,但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办好报刊上,不能主次颠倒。要克服患得患失心理,不能为求保险而刊用“假、大、空”的文章。领导以身作则,就能带出好文风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报党刊逐渐恢复了党的优良文风,刊发了大量高质量的文章,为党的理论创新事业作出了贡献。但是,在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不正的问题仍很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党刊要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发挥更大的作用,产生更大的影响,就必须在改进文风上做出更大努力。作者:刘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