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日本奈良4月19日电(记者吴谷丰 张晓炜)“东北亚名人会”第五次会议19日在日本奈良举行,中方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曾培炎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务实合作 实现共同发展”的基调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今天,来到景色秀丽、具有1300年历史的名城奈良,与各位共同出席东北亚名人会第五次会议,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东北亚名人会从四年前举行第一次会议以来,为中日韩人民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扩大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三国间高层次、机制化交流的平台,受到了政界、商界、学界以及媒体的广泛关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东北亚地区也受到影响。目前各国正朝着化解危机,逐步复苏的方向发展。本次会议将“变化中的世界与中日韩的作用”作为主题,反映了三国政府与人民的共同关切。我相信,这次会议将对促进三国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应对后危机时代的挑战发挥积极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动向。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洲转移,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约因素,引起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全球产业分工格局。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增长遇到了严重挫折。危机发生后,各国采取了规模和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经济刺激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在,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世界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影响全面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部分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旧的国际金融体制亟需改革,金融市场信心提升还需要时间,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投资、出口、需求尚未全面恢复,许多国家财政赤字压力加大,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一切表明,世界经济好转的基础尚不稳固,全面复苏将是缓慢和曲折的过程。
反思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有关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而过度扩张,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创新不匹配,金融衍生产品过度杠杆化,使风险不断积聚和扩散。这次危机也暴露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金融体系、发展方式、贸易格局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世界上很多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既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提出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