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 张辛欣)新疆牧区被暴雪掩埋,渤海海面被冰层覆盖……这不是科幻电影《2012》中的场景,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寒潮、暴雪、暴雨、海冰等一系列极端天气现象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2010年初这场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寒潮有哪些特点?具体造成多大影响?是否会对春运造成影响?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将为您一一进行盘点。
大风袭来寒彻骨
17日-23日,一场寒潮冰雪天气先后影响我国西北、华北、东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等大部地区。气温降幅大、低温持续长,大风影响广、瞬时风力大是此次寒潮冰雪天气的几大特点。
近日,我国淮河以北大部地区先后出现4-6级、阵风7-8级偏北风,新疆塔里木盆地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青海玛多出现能见度小于800米的沙尘暴,部分地区出现瞬时强风。
强风使得我国大部地区温度纷纷跳水。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我国西北大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江淮、江南、华南等地日平均气温最大降幅8摄氏度-15摄氏度,其中,新疆富蕴降温幅度达29.2摄氏度。
在将近一周的时间内,我国长江以北大部地区日最低气温普遍降至0摄氏度以下,黄河以北地区的最低气温低于零下10摄氏度,其中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新疆北部等地的日最低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30摄氏度。新疆阿勒泰、富蕴、石河子等20个气象观测站的日最低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暴雨暴雪破极值
此次寒潮天气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其中,新疆罕见的强降雪、广西连日暴雨均突破历史极值,为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记者27日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此次寒潮天气导致新疆北部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区域平均降水量为5.2毫米,是历年同期平均值的3.3倍,居历史同期第3位。其中,阿勒泰、塔城积雪深度普遍在30厘米-94厘米之间,阿勒泰积雪深度达94厘米,突破冬季历史极值。
强降雪导致北疆冬季牧场已无法正常放牧。牧区道路反复被风雪掩埋,抗灾草料调运工作困难重重。前期遭受雪灾的阿勒泰、塔城地区的灾情进一步加重。
与此同时,我国江南南部、华南大部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地区达到暴雨或大暴雨程度。其中,广西出现了冬季罕见的大范围强降雨天气过程。
记者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了解到,广西有68个观测站出现暴雨,出现暴雨站数突破1951年以来1月历史记录(52个观测站),28个县、市日降雨量达1月历史同期最大值。
渤海出现罕见海冰
在造成各地气温、降水量等多个气象要素突破历史极值之外,此次寒潮天气更使得渤海海域气温明显下降,海冰范围迅速扩大,过半海域被冰层覆盖。
气象卫星遥感监测统计分析表明,23日前后渤海全海域及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海冰面积均达2000年以来同期最大值,其中莱州湾海冰面积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大约5.6倍。
针对此次寒潮冰雪灾害,各级气象部门及时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据中国气象局介绍,自16日18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后,新疆、甘肃、青海等18个省(区、市)先后进入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状态,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寒潮天气动态。
同时,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要求,中央气象台自16日首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起,共向社会公众发布寒潮黄色预警13期、寒潮蓝色预警4期。寒潮冰雪灾害影响期间,全国各相关省级气象部门共发布大风降温、寒潮、暴雪、道路结冰等各类预警信号3770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