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春节将至,中央地方纷纷出台通知、规定,谨防领导干部年关失“廉”。年关考验廉关。年关不同往日,在其乐融融、一派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廉关界线容易模糊,攻关手段更加隐蔽,领导干部不能不如履薄冰、慎之又慎,对于哪些是正常交往,哪些有越轨嫌疑,哪些是违法违纪,心里都要有本明白账。年关将至,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到自警、自省、自律,“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严格遵守“准则”,自觉抵制腐败现象的侵蚀,过个“廉洁、文明、和谐”的新春佳节。
“年关”考验“廉关” 中央警示领导干部增强自律

于昌伟绘
党报刊文关注节日防腐:每一笔“礼”都需警惕
2010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通知,要求领导干部节日期间加强廉洁自律,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就在同一天,湖北省武汉市也公布了坚决制止违规收送礼金、购物卡等六项纪律,明确公职人员收送礼金、购物卡,一律就地免职,江城“节日防腐”升级。每逢重大节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都会下发类似的通知,要求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节日期间严把廉洁关,这已经是延续多年的惯例。但是,节日反腐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详细
揭秘“礼品回收”:谁点燃了冬天里的这把“火”
对领导干部来说,年关亦“廉关”。诸多案例表明,节日已成为官员腐败的高发时段。很多官员正是倒在节日腐败的温床上,慢性“中毒”,直至毒性大发、身败名裂。节日里那些温情脉脉的“礼尚往来”,恰是裹着礼仪“糖衣”的权钱交易。而大街上明晃晃挂着的“礼品回收”招牌,则令社会尴尬,令民众蒙羞。>>>详细
各地频出举措把“廉关”过“年关”

武汉"节日反腐"升级 收卡者免职送卡者问责
上月28日,武汉市公布坚决制止违规收送礼金、购物卡行为等六项纪律,明确领导干部收送礼金、购物卡,一律就地免职。昨日,武汉市纪委、监察部门对此公布详细的问责制度。例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论时间、职务、数额等条件,凡违规就处理;用公款购、送礼金、购物卡,谁决定、谁负责;谁经手、谁负责;谁提议、谁负责。 >>>详细
河南信阳致信党员领导干部打“预防针”
每逢佳节常思廉。一年一度的春节,是一个欢乐喜庆的日子。但是,无数惨痛的教训告诉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春节也是不廉洁行为和腐败问题的易发高发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浓厚的“拜年”氛围和频频的“红包”面前,往往会为“情”所困、为“情”所惑,因放松警惕而失足铸错。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上任伊始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廉不廉,看过年”,“居官当知年关险”,“丑话”、“狠话”说在前。年关是人情关,更是廉洁关。春节当“廉节”,年关是“廉关”。临近春节,让全市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共同做到:一定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经得起人情的诱惑和廉洁的考验。 >>>详细
节日腐败靠什么治?

仅靠发文件不行 节日腐败靠什么治?
民间俗语:“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今年中秋节前,北京、广州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交通拥堵,进京、进穗车辆充斥在高速公路上。无论专家还是高速公路收费人员,对此都有一个明确的判断,那就是过节“拜神”的人太多。为防止“节日腐败”,每逢节日前夕各地都会下发“七个禁止、八个一律”之类的文件,明文禁止大吃大喝和收受贿赂。年年如是,今又如是。“节日腐败”为何久治难绝?>>>详细
治理“节日腐败”应出狠招
治理“节日腐败”就应出狠招。每年一到元旦、春节,收送礼金、购物卡之风便盛行起来。这股歪风严重地败坏了党风政风,侵蚀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尽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三令五申,出台了许多规定,可“节日腐败”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固然与权力缺少监督和约束有关,但处理力度不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