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倒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强力措施,正在重庆推行:25万机关干部“三进三同”,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1万个村社党组织落实定期接访、进家入户走访、群众意见限期办理反馈“三项制度”,力求把群众的急难苦困化解在源头。(2月28日《重庆晨报》)
近年来,浮躁成为一些党员干部的作风通病。其主要表现为三个字:一是懒。不读书、不学习,凡事凭老经验跟着感觉走,只求“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做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二是虚。工作不务实、步子不踏实、决策不唯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造成后果上推下卸;三是浮。长期浮在上面,不深入基层,把“鱼水关系”变成“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即便偶尔下去,也是坐在车子内考察,围在酒桌上调研,趴在办公室里杜撰。浮躁作风既有害干部,且贻误事业,更愧对人民。实施“三进三同”,无疑是矫正干部浮躁心态,打掉官员官气傲气,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政府亲民形象的有效良方。
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直是我们党着力倡导的老传统。而重庆市实施的“三进三同”活动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看点是他们为党的优良传统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和民生涵义。据去年年底统计,重庆全市参加“三进三同”的机关干部落实帮扶资金5.02亿元,送去致富项目21.26万个,帮助解决群众纠纷40.77万起,解决突出问题3.59万个,资助困难学生3.49万人,资助贫困家庭16.51万户。同时,还积极指导基层发展,形成调研报告5.8万份,制定发展规划10.76万份。而信访投诉持续下降,老百姓双手欢迎,党员干部由衷感言,也从另一层面印证了“三进三同”活动的生机活力。
对于“三进三同”,有一个词语很值得玩味,那就是“倒逼”。25万机关干部吃住在农家,在身临其境中了解社情民意。这是当下处在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社会敏感期的形势所“逼”,是弥合干群隔膜、匡正干部为民意识、树立务实作风的需要。“三进三同”的实质是保持与人民群众感情上的零距离。因此,如何让“三进三同”活动机制化、常态化,把“倒逼”、“被要求”的亲民行为变成干部的自觉行动,这是确保活动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生命力的重中之重。(张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