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几千年来的传统佳节春节,在城乡壁垒日渐消融而又阻隔仍存的当代社会,一方面执着地延续着传统,另一方面又时时透射出现代的节奏与气息,由此在城与乡、传统与现代的冲撞、交融中,呈现出一番别样图景。一定意义上,这也是转型中国社会状态的一个缩影。
“宅居”、“网拜”等春节新风向引争议:新潮还是“忘本”?

吉林市永吉县永安新区内处处悬挂起春节小红灯笼(1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林宏 摄 资料图片
宅居、网上拜年VS走亲访友、赶庙会
过年不出门,一些中国年轻人选择“宅居”在家,逛网上庙会、发网上拜年祝福、放网上鞭炮,这种与中国传统春节风俗习惯截然不同的过年方式引发热议。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个让人特别容易感到幸福的节日,而如今不知怎的,过年的惊喜少了,常常感到很累,还不如在家里上网。”在贵阳一国企工作、现年24岁的李莹说。
网友论见:过春节,“走出去”还是“宅起来”
甲方:
网友“云淡风轻”:“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传统过年习俗带给人的满足感正在消失。比如,以前赶集、逛庙会为了买新衣新帽,但现在谁还在意这个?”“通过互联网同样可以联络亲情,还能有效地压缩人情消费成本,何乐而不为?”
东北牡丹江市张凌灵:由于长年在外读书、工作,老家的很多亲戚朋友都很陌生了,即使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如今相见也缺少共同的话题,走亲访友让人精神上很疲惫。
李莹:“长期以来,春节被外界赋予了太多意义,比如辞旧迎新、人情往来等,但在我们年轻人看来,春节应该是一个让人放松的节日。”“和家人在一起,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互联网,我们获得轻松,这就够了。” >>详细
乙方:
网友“小青”:很多朋友平时聚不了,趁过年有时间聚了下,还是很惬意的!“宅”在家里?浪费时间啊!
钟先生: “现在光靠短信、电话拜年或者虚拟的网络世界,肯定会弱化人际关系的交流,也难怪现在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不出门给师长拜年,几个短信电话就打发了,是不是忘本了?” >>详细
张继波认为,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产,保护它的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需要年青一代作出努力。但同时,人们也要适应变化,积极寻找新的过年方式。
旅游过春节:“年味儿”少了,心情依然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