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从本月起,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的岗位将逐步重新调整。过去,事业单位职工大多按行政级别享受工资待遇,今后,将改变为工资按岗定,不再随人走。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刚刚下发了《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河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将全面铺开,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涉及9.2万个事业单位
参加此次改革的,是指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列入事业机构管理序列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在编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这将涉及全省9.2万个事业单位,214.7万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具体为: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具有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单位,其管理岗位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以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及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数量应达到该性质单位的一半以上。
三类岗位中,每一类又分为若干等级,实行最高级别控制和结构比例调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涉及较多的是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因此专业技术岗位划分了较多不同的等级。
岗变薪变
近年来,事业单位承担越来越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的公共服务,同时也暴露出体制机制上的弊端。
“在用人和分配机制上,事业单位一直比照机关单位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度,把待遇和人结合在一起,待遇随人走,行政级别‘说了算’。岗位改革之后,评聘上的管理人员或专技人员,如果没在相应的岗位上,他就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变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说。
他举例说明,比如一名正处级的医院院长,担任院长时,他就拿五级管理岗位的工资;一旦他不再担任院长,改而从事医疗工作,他就拿专业技术岗位的工资,比如专业技术四级或五级的工资。而按传统办法,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他都拿正处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