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调查显示64%网友愿为买房假离婚 “假离婚”为何吃香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07日 双击滚屏
 某专业房产网站推出一个“为买房子假离婚,你愿意吗”的网络调查问卷,结果有64%的网友说“可以试一试”。据了解,近年来,子女上学、拆迁补偿、购房等都成为假离婚的种种理由。这条获取利益的成功捷径让很多夫妻纷纷复制效仿。但是,因假离婚引发的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渐增。业内人士认为,“假离婚”是对资源分配不公的一种诉求表达。对假离婚的监管,各方都表示“有难度”。——《法制日报》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凡是沾上与利益有关的事情,人们都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假离婚”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将婚姻工具化,这是对神圣婚姻的亵渎。

  ■如果夫妻双方感情不错,“假离婚”的问题可能不会马上暴露,但如果有积怨或对方见异思迁等因素存在,“假离婚”就难免为日后矛盾的爆发埋下隐患。

  ■2010年10月,限购令政策实施后,各地婚姻登记处离婚异常热闹,在宁波甚至还出现了一对夫妻连续离两次婚的荒唐事。如果不是假离婚钻政策空子,另一套房子从何谈起?

  ■若从道德层面评判,连小学生都会说假离婚不好,但在目前状况下,有人做出这种“合法但未必合理”的选择也无可厚非。这种反常行为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说明一些房产政策有“不靠谱”之处。

  ■假离婚某种意义上是对资源分配不公的一种诉求表达,所以,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而不是让更多假离婚来糊弄政策。为了逃避债务、获取更多安置房等目的而假离婚,说明了制度政策存在漏洞。

  ■应出台“限离令”,每人限离婚一次,并且离婚后不允许同居,一经查实(离婚后同居),不得办产权证。

      ■要严控投资炒房的行为,可以考虑出台“购房复婚细则”,离婚后双方有新购住房记录的、房产套数超过两套的,禁止复婚!

  ■房价在土地财政之下的畸高,让限购令之类的政策出台,导致了假离婚对策的蔓延,让社会道德底线不断下降,从根本上说,某些公共政策才是根源。

  ■假离婚现象是婚姻工具化、利益化的表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意识在婚姻里的反映。制度政策上的漏洞恰好给予这种意识得以实现的机会,所以假离婚现象才会不断增加。

  ■一项政策引发这么多的社会连锁问题,特别是民众可以用非常手段“化解”政策,更应引起社会各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思考:这样的假离婚,动摇的不仅仅是对婚姻的神圣感,还有对公共政策的尊重与信赖。(整理 彭辉)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扫地老太”走红,凸显民意表达很迫切
下一篇:律师上书人大建议特赦最后一个流氓罪犯人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地税局]为规范税收执法和优化纳税服务提供制度
[技术创新]日合成全球最硬人工金刚石 直径超一厘米
[时政要闻]别老惦记最后一块“唐僧肉”
[时政要闻]人民时评:抵制“金币诱惑”才能杜绝“血
[时政要闻]领导干部应是一本厚重的书 
[时政要闻]全国春运售票拉开大幕
[时政要闻]北京十一五期间 六成处级职务竞争上岗
[时政要闻]成都女子特警队惊艳亮相 市民连呼太拉风
[时政要闻]少林寺澄清海外开办40余家公司一事 称弘
[时政要闻]现职31个省级政府“一把手”扫描:50后
[时政要闻]河北密集人事变动 景春华任中共河北省委
[时政要闻]国土部称目前因土地违规已约谈20个县市
[时政要闻]太原市委书记回应“领导干部带头加班”
[财经新闻]楼市步入新一轮政策紧缩期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