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统一制服、拿着工作证却屡遭饭店集体抵制,无证的私人收油队恣意收购。这是河南郑州侨联生物能源公司在处理地沟油时遭遇的尴尬。近期相关部委和许多地方出台政策,开展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是类似郑州正规收油遭冷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该如何彻底根治地沟油,除了严厉打击之外,还应健全“地沟油”回收制度。
“地沟油”回收难
郑州官方收地沟油因价低遭饭店集体抵制
针对郑州一些小作坊利用餐厨废弃物非法提炼地沟油的乱象,河南去年出台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要求各娱乐、餐饮、住宿以及机关、院校等单位应当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并委托取得服务许可证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运送到指定的处理场所,郑州去年也发放了首张“郑州市城市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许可证”,希望借此防止地沟油重回餐桌。[详细]
没有立法支持 正规回收企业寸步难行
“没有立法上的支持,正规回收企业寸步难行。”济南市一家餐厨废弃物回收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统一的回收模式、企业的收费补贴标准都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法律不细化,企业即使具备了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依然只能干等着。[详细]
“地沟油”回收难 废品处理企业吃不饱

记者走访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绿森废品处理公司,公司老板李耀崧表示,现在餐饮企业餐厨废油(俗称“地沟油”)回收越来越难,公司每天的回收量已经从2004年前后的约20吨降到现在的10吨不到,约占南海区餐厨废油的20%,企业严重“吃不饱”。[详细]
-------------------------
根治地沟油,出路到底在哪?
“地沟油”曾毒害过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地沟油”甚至在日本严重泛滥。不过,经过有效的公共政策设计和执行,“地沟油”在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销声匿迹。这些国家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类公共政策选择:[详细]
·利用公共政策工具从源头“管控”
全国政协委员谈地沟油治理:需要政府牵头治理
这位全国政协委员发现,“地沟油”从提取、制造、加工,直到运输、销售,卫生、工商、质检、环卫等部门都有责任。“任何一个环节监管不住,都会带来危害,所以需要政府牵头治理。”[详细]
不留空子 各部门要协同作战
“造假的手段变化越来越多,政府的管理部门也需要与时俱进,另外,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部门去下劲就可以管得住的。”龚立群委员建议,本着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这个大前提,各部门各司其职,该管的一定要管到位,让它不留一丝缝隙,交叉的部门,则要能协作起来,把这个缝隙堵死。“有了这样的一个管理措施,我想管理应该能够到位。”[详细]

·利用公共政策工具“疏导”
地沟油,要堵更要疏
地沟油,已经困扰了餐桌好多年。最近,相关部委和许多地方出台政策,开展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地沟油回流餐桌现象,取得了明显成效。地沟油泛滥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在为取得的成绩鼓掌之后,人们要问,专项治理活动结束后怎么保持现在的成果,不让地沟油再泛滥?
对地沟油除了打之外,还有疏的办法。应该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将地沟油逐步引导到资源化利用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譬如,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回收地沟油,将其加工成生物柴油,变废为宝。[详细]
广东拟建立“地沟油”回收制度
“以前对‘地沟油’的处理重点在打击,这次督办,我们希望广东能够建立起一个‘地沟油’回收制度,根治‘地沟油’问题”,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巡视员陈小莉向记者表示,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已不少,但突出问题是已有法律未落实,所以,今年广东虽无食安问题的立法计划,但期望能通过执法检查、询问会等方式推动广东食品安全问题在管理制度上的突破。[详细]
·利用公共政策工具加强“教育”
秦皇岛举行“千店万人签名”活动抵制“地沟油”
河北省秦皇岛市13日举行“千店万人签名”活动,倡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坚决抵制“地沟油回流餐桌”,为消费者营造一个绿色健康的餐饮消费环境。
当日,全市60家餐饮服务单位公开承诺,将切实行动起来,拒绝地沟油,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添加非食用物质、回收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推进餐饮服务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详细]
国外的地沟油都哪去了
加拿大:完整回收产业链杜绝“地沟油”回餐桌
多伦多的中餐馆老板刘大海从来没为自己厨房废油和泔水的处理发过愁,因为有专门的回收公司定期会来回收。回收公司也从来不为回收产品的去向发愁,因为会有专业公司来处理。专业公司更不为自己“变废为宝”产品的销路发愁,因为物美价廉的产品从来不乏买主。[详细]
德国“地沟油”哪儿去了? 回收后做生物柴油
“德国之声”网站21日报道认为,“地沟油”对德国人来说,恐怕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联邦食品安全监督员协会(Bundesverband für Lebensmittelkontrolleure)主席米勒(Martin Müller)说,德国成品食用油的质量是可靠的。唯一的忧虑可能是,油的原料是否来自转基因作物。对于成品油的生产,有关部门会监督其原料的来源、油的氧化度和燃点等。[详细]
日本处理“地沟油”的启示
每次用过的油都要倒掉,如不及时处理,会危害环境。为解决废弃食用油的问题,日本京都市于1997年开始采取“生物柴油燃料”开发的举措。建设了可以提炼生物柴油燃料的加工厂,将餐馆和家庭炸制“天妇罗”的废油收集起来进行处理,炼制成生物柴油,供汽车使用,为这些废弃食用油重新找到了用途。[详细]
-------------------------
“地沟油”新闻过后 百姓不能选择无畏和淡忘
狐疑。摊主似乎没有理由不用“地沟油”——据说食用油价又涨了。既然“地沟油”能少花成本多赚钱,既然它一样能清亮无味,连专家也说“油掺油,神仙愁”,既然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又不会立竿见影地毒死人,连大餐馆都在用——什么能阻止小生意人不用它来多赚钱呢?只靠个人的良知约束吗?[详细]

"地沟油"引食客危机 网友支招点菜如何少碰"沟"
“早点摊、炒面炒饭摊、烧烤摊,90%采用地沟油。红油水煮系列及油炸烧烤菜品,50%含地沟油成分。半成品熟食、盒饭、商务套餐等30%有地沟油。清蒸鱼、海鲜,煲汤等不含有地沟油。 ”“每十顿饭,就有一顿可能遇上地沟油”。近日,各种各样以“地沟油”为内容的帖子在网上流传甚广。[详细]
网友偷拍曝光制作过程 "地沟油"网帖惊煞观者
“天,这样的油我真不敢碰! ”日前,一名网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了一篇题为《内幕!俺村就是做地沟油的!》的帖子,展示了外地一村里作坊“地沟油”出炉的过程,让不少网友大呼惊人,甚至表示“今后每天都自己带饭”。[详细]
珠三角“地沟油”调查:川菜馆、湘菜馆使用最多
“潲水油”未绝,“地沟油”又来。从餐饮店的“地沟”、“下水道”里掏出油污、油垢,然后经过简单加工再回到市民的餐桌……3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广东是一个餐饮大省,连日来,本报(广州日报)记者在珠三角各地展开多方调查采访,揭开“地沟油”三大去向,通过何种方式流入消费者餐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