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惑,爱之难
——外来农民工婚恋现状调查

他们想找幸福,却总被羁绊;他们向往爱情,却总无着落。对精神、情感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是困扰这些漂泊异乡的“农二代”们的首要心理问题。
我们推出“爱在异乡”调查之二:在宁波组织民工情感婚姻大型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试图回答一些问题——年轻的“农二代”群体,他们在异乡的爱情梦是否有收获?他们面临的婚恋困境是什么?他们要怎么样才能收获幸福?
此次民工情感婚姻调查,记者在宁波选取了两个调查点:一个是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那里居住着2000多名民工,是全国首个外来民工社区;一个是北仑银杏社区,社区里有960户外来工家庭,是第一个外来民工为主体的居民社区。社区周边中小规模的纺织厂、集装箱厂和平时民工的聚集场所,记者也都一一走访。
调查发现,新生代民工在婚恋问题上主要存在五大问题:不知道怎样和异性相处;不敢和本地人谈恋爱;在打工地谈的恋爱往往结不了正果;老乡找老乡还是主流,交往圈狭窄;不接受介绍婚姻,对爱情抱有很深的期待。
困惑一:
要不要
和女民工交往
在力邦社区,民工汪进这样介绍自己:“朱元璋和我是老乡,都是安徽凤阳人,我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四年生的。现在一家日本公司工作,但我很爱国。”他的开场白与众不同,网络用语很多。
不喜欢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是很多外来民工逃避现实的最普遍办法。汪进以前也是这样。
汪进2002年来到宁波,在一家日本独资纺织企业上班。纺织企业多的就是女工,按道理,长得英俊的汪进找女朋友的机会挺多。可是汪进不喜欢走现实路线,而是喜欢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2002年,刚学会上网的汪进很偶然地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位嵊州姑娘,网恋维持了一年多。每周唯一的休息日,汪进都花在跑往嵊州的路上。但分隔两地,最终使得这段感情结束了。这期间,一位女同事向他表白了深藏心底的爱慕,但被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现在,汪进仍没有放弃在网络上寻找自己的爱情,他的寻觅仍在继续。
调查数据:
受访者中,53.88%的人觉得和异性相处不畅,其中有21.23%的人认为“不好相处”, 24.89%的人“不知道怎么相处”,还有5.25%的人选择了“没时间相处”。在恋爱的方式中,通过网络认识朋友,成为最理想的方式,先了解后恋爱。在“解决寂寞的办法”选项中,选择第一位的还是“上网”,占26.85%。网络不仅成为新生代外来工了解外界的窗口,也成了他们与异性交流的首选工具,同时,他们与身边同境遇异性反而疏远。
困惑二:要不要和本地人恋爱
1979年出生的安徽人石定靖,2002年大学毕业不久,满怀着激情,远离广德老家,来到宁波北仑。
他应聘到海伦钢琴厂工作,是厂里一名普通小职员。两年后,他碰到的第一个人生选择,就是要不要和一个北仑女孩谈恋爱。一无所有的他,怕被当地人看不起,而且在北仑当地还有个说法:娶本地媳妇的花销要300万。考虑再三,石定靖决定换一种方式,先立业后恋爱。
他目标明确,用了两年,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中层管理岗位。这时,他遵守诺言去找当初的那位女孩,两年后,他们顺利地走到了一起,没有花300万,他们就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至今石定靖先后荣获“北仑区优秀外来员工”、 “宁波市十大外来务工明星”等荣誉,也成了当地人的好女婿。他的家庭还获得“北仑区文明家庭”等称号。
调查数据:
52.16%的人不愿意和本地人谈恋爱,只有10.48%的人寻求一试。在另一个“和本地人谈恋爱,您最担心什么”选项中,“被本地人看不起”的占比最高,其次是“无法融入当地社会”。受访者表示,心理上的问题远远要大于“生活压力太大”。
困惑三:要不要在异乡成家
在银杏社区,记者遇到上门来给民工小孩打针的吴亚凌,若没有社区陈汉松书记的介绍,我们很难把长得清秀、穿着护士服的小吴,和外来民工联系起来。
老家湖南的小吴毕业于护理专业,4年前,一次上网求职的偶然举动,让她来到北仑。4年后,小吴也就不知不觉地安定下来,成了新北仑人。
2007年,小吴差点儿就从新北仑人“蜕变”为真正的北仑人。当时,她同本地一位男青年恋爱了,刚开始小吴最担心遭到男朋友家人的反对,结果男朋友的家人对自己挺满意,但等她带男朋友回老家,自己的爸妈居然反对,不愿意让她嫁那么远。
25岁的小吴最后顺从了爸妈,但自从那次后,她再也不敢和当地人谈恋爱了。
去年,小吴在工作时碰到了一位老乡,老乡也有过和她类似的情感经历,两人渐渐有了共同话题。今年2月,两人走进了婚姻殿堂。
他们一直有一个念头,等过两年还是回老家去。她笑称:“很多民工都有类似的‘老家情结’,这里虽然很好,但如果有可能还是愿意回到家乡。找对象也一样。”
调查数据:
在2442个调查对象中,只有334个和当地人谈过恋爱。在这334个人当中,最后结婚的只有39个,其中,因为“被父母阻止”(包括双方父母)没有结婚的是139人,余下的才是“感情不忠”、“性格不合”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