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里“汇编”他人的文章却不署名,这是剽窃还是合法的使用?国庆期间,《收获》杂志社副编审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炮轰上海小学语文课本恶意篡改和剽窃他人文章,言论一出,即刻引起网友的几百条跟帖———小学语文教材选用文章的问题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国庆期间,叶开在博客上先后写了《上海小学语文教材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剽窃篡改作家王安忆的文章》两篇文章来炮轰语文教材的诟病。记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叶开曾撰写了《小学语文让我感到绝望》等20多篇网络文章指责小学语文教材存在篡改、剽窃、不尊重原文作者等问题。
叶开指出,上海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二册,四十四篇课文,只有第一篇《燕子》署作者名,其余全无作者。第二篇《小溪流的歌》剽窃儿童文学老作家严文井,第三篇《笋芽儿》篡改浙江作者倪树根……
叶开认为:小学语文教材里大量出现的剽窃和篡改的劣质课文,比三聚氰胺奶粉还要危害深远。因为这是从小孩的课本开始的作假,山寨大国的根源就在这里。教材作假,而且大量作假。还包括公开课作假,评估作假,小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忙着作假,他们长大了会怎么样?
网友“刘尧醉翁”认为,语文课本里只要注明改编就好,不必大惊小怪,孩子的智商还是平庸的多,改编后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该网友还认为,成人不要把孩子看作是自己,而且大人都不一定能完全读懂安徒生的童话,况且是孩子。
一位学生家长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正在被拓展,所以一些跟不上时代的内容或一些不符合现代语言表述习惯的语句被删改也属正常。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有50%的网友都认可这一观点,即对教材的思考,必须站在儿童的位置上深思熟虑,不能用成人的思考代替儿童的思考,不能用成人的认知水平代替儿童的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