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尔沃汽车公司总部。新华社/法新

吉利帝豪
自打吉利吆喝着要收购沃尔沃那天起,关于吉利的口水战就未曾停歇。
本月11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新闻发言人袁小林向媒体表示,吉利将如期在3月底前签署收购协议。
10年前,福特收购沃尔沃的价格是64亿美元,而据预计吉利集团此次收购沃尔沃的出价不会高于20亿美元,抛开10年中的通胀和相关费用支出,吉利以约3.2折的价钱拣了一个大便宜。据悉,吉利的融资资金来源于国内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
从草根创业开始到成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每一步都是故事,都令人佩服。如今草根式成长的李书福又开始谋求跨国“联姻”通往“上流社会”捷径。
草根路线:个体户—厂长—董事长
俗话说“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在浙江台州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长大的李书福绝对是经典的“浙商”。而在翻阅他的简历时,不难发现,李书福的创业发家史又是草根一族成功的范例。
简历上,李书福的故事是从1984年开始讲起的。自那年开始21岁的李书福担任了浙江台州石曲冰箱配件厂厂长。此后直至1992年,李书福都在台州做厂长。不过他的“厂长”也做的有滋有味,从冰箱配件厂长,到冰箱厂长,再到装潢材料厂长。
事实上,“厂长”李书福在1984年之前就已经做起了小生意了,据他自己介绍说,最早算得上做生意是自1982年他19岁高中毕业开始的。那时,他拿着父亲给他的120元,做起了照相生意,“刚开始根本不是照相馆,就是买了个小相机,骑个破自行车满街给人照相。”李书福曾回忆道。台州人则把李书福创业故事描述成,背着相机在公园里瞎转悠的“野照相”———“来,来,同志过来照张相。”。据说,李书福的照相生意做得不错,半年后赚了1000元,随后他就正式开起了照相馆。
会生财的人是拦不住的,李书福就是如此。“变废为宝”我们很多企业近年来才开始做,而李书福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做了,据李书福自己说:“我选的工业项目都是别人做不了的。”———就是在“垃圾”中提取金银。
经营着照相馆的李书福经常买一些零件自己组装照相机。据说,喜欢鼓捣的他,在洗相的过程中发现,用一种药水浸泡,可以把废弃物中的金银分离出来。于是他开始把分离提取出来的金银背到杭州出售。后来干脆关了照相馆,专门做这个买卖。
对于从照相馆到冰箱行业的转变,在吉利汽车流传的故事是,李书福有一次去一个小鞋厂定做一双皮鞋,发现鞋厂的4个工人都在给冰箱做一种元件。那时候,冰箱在北方一些城市供不应求,于是李书福回家后也开始生产这种冰箱零部件。据说,一开始,李书福就是自己一个人生产,然后装包里,骑自行车把零部件送到冰箱厂。后来,他和其他几个兄弟一起成立了冰箱配件厂,他出任厂长。吉利集团一位老员工曾回忆说,当时的效益非常好,一年营业额能有四五千万元。
只做配件哪里过瘾,李书福决定自己生产冰箱。尽管当时民营经济还没有获得正式承认,电冰箱这种国家统一配售商品,不可能获得有关部门批准生产,但敢冒险的李书福又做了。1986年,他在自己研发、生产出电冰箱关键零部件蒸发器后,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牌电冰箱,“我们电冰箱非常成功。”李书福曾对媒体说。据一些老员工介绍,到1989年5月,冰箱销售额已达4000多万元,并与青岛红星厂合作,为红星厂生产冰箱、冰柜“北极花”牌冰箱当时已成为国内驰名产品。而26岁的李书福也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了。不过,最后其冰箱厂因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而终结了。
怀揣千万元的李书福在放下冰箱厂后,去了深圳“充电”。不过,在深圳学习期间,因为装修宿舍,李书福发现一种进口装修材料市场前景不错。随即他就返回台州,又开始重新创业,生产这种装修材料。据介绍,这份产业给李书福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成功,直到现在,每年还有上亿元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