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入秋以后,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截至目前,中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5300多万亩,干旱已波及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青海等15省区,部分省份局部还出现了特大干旱。然而让情况更加严峻的是,专家预计至少在短期内,受灾最为严重的云贵川藏青等地并无明显降水,旱情将持续或发展。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西南地区的旱情对本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由于其属于局部市场,对整个国家的粮食和农产品生产不会有太大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调研员韩孟则认为:现在旱情最为严重的云南等地至少在区域方面会“拖累”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干旱还会导致工业和城市用水的紧张,但整体上影响不会特别突出。
聚焦 1 西南等15省区罕见干旱
旱情主要分布在云南全省、贵州西南部、广西西北部、四川东部和重庆等地,同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等地的冬麦区也发生了轻旱和部分人饮困难。其中,云南省遭受了60年一遇的旱灾,程度之重、范围之大均为历史罕见。截至目前,旱灾已造成云南省近600万人、36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3000多万亩秋冬播农作物受灾,全省夏粮将因灾减产一半以上,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较为严重的还有贵州和甘肃。继去冬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三成后,今年入春以来,贵州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又偏少六成,旱情进一步加剧。截至23日,全省已有150多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记者从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今年入春以来,贵州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8毫米,省境内主要江河清水江、北盘江、南盘江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三到四成,乌江、都柳江、赤水河、舞阳河偏少五到八成。截至2月23日,贵州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其中重旱127万亩,轻旱260.5万亩,干枯30万亩,有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去年入秋以来,甘肃省河东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少,白银、兰州、庆阳、平凉、武威等地发生了秋冬连旱。入冬以来,虽然省内出现了一些区域性降水过程,但由于秋冬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加之白银、兰州、定西、临夏、陇南北部、甘南等部分地方降水仍然偏少,导致河东地区主要河道来水持续偏少,人饮水窖蓄水补充不足,部分地方旱情仍在持续。
记者24日从甘肃省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受旱情影响,目前全省受旱面积1450万亩,作物受旱489万亩,中东部部分地方因旱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饮水困难,涉及56万人。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认为,主要是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雨季结束时间提前了1个月。他说:“以往雨季降水结束时间为10月20日左右,而去年则是9月18日,降水过早结束导致江河来水偏枯,库塘蓄水不足,旱情不断发展。”另据记者了解,西南地区冬季降雨主要受孟加拉湾风暴的影响。去年冬季孟加拉湾风暴活动较少也是造成云南、西藏等地干旱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