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今年以来,甘肃省甘南、陇南和天水等地相继发生了暴洪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经过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舟曲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胜利。在抗击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了充分彰显,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以人为本”已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尊重生命,全力抢救生命
这次抢险救灾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抢险救灾工作的始终。灾害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批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工作。温总理和回副总理先后两次来到灾区,直接安排部署应急抢险重点工作,协调各方面力量,为应急抢险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务院指导协调小组先后六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开赴灾区,勇挑重担,全力实施救援行动。全省上下特别是灾区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奋力开展抢险救灾,以最快的速度抢救生命、救治伤员,以最快的速度调运救灾物资,以最快的速度妥善安置群众生活,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基础设施,使抢险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在这次抢险救灾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抢救受灾群众生命放在抢险救灾工作的首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决不轻易放弃。受灾之初,各类救援力量都把抢救生命、解救受困人员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搜寻幸存人员,救助伤病员,保证不让一个有生还希望的受困者失去生还机会,保证不让一个伤员因救治不及时而加重伤势。为了体现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我们还及时报请国务院应急办建立泥石流地质灾害纪念园,立碑刻记遇难人员,以悼念逝者,警示后人。
实践“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妥善安置,保障灾区群众生活
在抢险救灾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受灾群众生活安置放在重要位置,与抢险救灾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步推进。我们把灾区群众当亲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带着感情做工作,力求把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在灾后当日就搭建起帐篷,在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3198人,紧急调运方便面、矿泉水、棉被、衣物和发电机运抵灾区,每人发放150元钱,以解燃眉之急。根据舟曲山高沟深,集中安置地难以选择大面积安全地方的实际,我们及时出台了鼓励灾民投亲靠友的政策,允许灾民选择安置办法,80%多的灾民选择了自己满意的投亲靠友方式。对需要集中安置的灾民,在沙川坝建成集中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147户473人。为了确保这部分受灾群众安全越冬,我们又分三类情况再次进行了妥善安置。一是经鉴定水浸泡房屋可以居住的46户148人搬回原自家住房。二是征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的廉租房64套,安排资金300万元突击安装门窗和配套供电、供水、排污设施,集中安置88户受灾群众。三是利用闲置教室和宿舍,集中安置13户受灾群众,确保所有受灾群众不在帐篷里过冬。对投亲靠友等分散安置的群众,严格落实每人每月200元安置补助金。对流动人口符合条件的人员一律享受过渡期安置政策。目前,舟曲受灾群众越冬生活已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灾区没有一例因安置不及时或不到位而引起的上访事件。
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责任,专群结合,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随着抢险救灾工作的推进,我们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和舟曲地理环境、气象以及灾情实际,及时开展了防范次生灾害的工作。我们把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作为灾区防疫工作的根本目标,严密细致地做好防范疫病流行的各项工作。灾后迅速恢复县疾控中心和疫情防治监测检测专业机构,制定出台了《舟曲泥石流灾区传染病疫情监测方案》等6个技术方案,调集防疫专家,加强对水质、空气和个案散发性病例的监测检验。采取军地联动、协同作战的方式,组织专人对遇难者遗体进行消毒清理,对淤泥和死亡动物喷洒消毒药液,对居民点、受灾群众安置点、救援人员驻地等安排专人定时消毒灭害,设立临时厕所,及时进行垃圾废物处理,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整个抢险救灾过程中,灾区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我们以“决不让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二次损害”为原则,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广泛动员群众,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组织力量进行详细排查,确定了舟曲县城周边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定了防范预案。开掘了三眼峪和罗家峪的应急排洪沟,防止发生新的洪涝灾害。及时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部门切实做好预测、预报和预防工作,建立监测点、设立报警员,并组织工作组进村入户进行宣传,做好应对紧急情况的各项避险准备工作,开展群防群治。结合各村农户居住和地理条件等实际,每5家农户组成一个应急避险小组,每组推选1名户长,负责预警监测、避险演练、组织转移、协调联络、防灾减灾宣传等工作。户长一般由村组干部、党员、民兵担任。在灾害预案启动时,预警信息可以直接由乡镇防汛办向户长传递,户长再向农户传递预警信号,增加预警到户的普及率,降低灾害损失。在地质灾害发生时,5户互相协作共同撤离,坚持“老弱病残妇幼优先”的原则,按照平时演练的撤离路线,在户长的组织引导下迅速转移到指定的避险场所,从而努力确保“快速、全面、安全”防灾减灾目标的实现。由于防范在先,措施到位,灾区虽然经历了两轮较强降雨过程,泥石流损毁了8间房屋,没有造成新的人员伤亡。我们着力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稳定。针对灾区警力不足的实际,从周边地区紧急调动公安干警、特警支援灾区。针对救灾现场狭小的实际,及时采取措施,着力维护灾区的交通秩序。我们加强科学调度,重点加强受灾群众安置点、中小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区域的治安管理,加强对退水区域商铺、住宅的安全管理,封存无人认领和难以确认归属的商铺、住宅,晚上对水淹区进行封控,保护好受灾群众财产安全。通过这些措施,有力维护了灾区的社会治安秩序,保持了灾后连续17天无交通事故、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的良好成绩。
注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多策并举,恢复灾区正常秩序
灾害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灾区群众的生活,社会各界也广泛关注。我们坚持多策并举,全面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灾后初期,经过全力抢修,初步恢复了灾区供水、供电、道路、临时电话等,为灾区群众正常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此基础上,抓紧修复通信、电信、广播电视等设施,恢复学校、医院、邮局、银行、长途客运等公共服务设施,保证基本正常运转。我们把学生上学作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一项重点工作,将城区的3000余名高中生全部转移到兰州和定西等地就读,两所小学的3600多名学生集中到县一中上学。实现了灾区初中、小学和转往外地的高中生按期开学。省教育厅出台了舟曲灾区高考考生降分录取的政策,对舟曲县今年报考的830名考生,全部录取到各个不同批次的院校和普通中专上学。对遇难群众子女初中升高中的学生,实行特殊政策,全部升入高中或职业中学就读。我们坚持水退到哪里,清淤工作就进行到哪里,街面清洁、消毒和设施的恢复就跟进到哪里,商店铺面就开到哪里。在此基础上,工商部门想方设法帮助商业网点开业,设立临时“背篓蔬菜供应点”,通过发放补助金、制定优惠扶持政策等,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我们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强化食品质量检测,保证食品安全;强化物价监控,防止哄抬物价;强化市场管理,维护正常市场经营。由于措施得力,灾区人心稳定,市场供应有保障,群众生活和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把握“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科学规划,做好灾后重建准备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舟曲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成立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指导协调小组。在国家的具体指导下,省委、省政府对舟曲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灾后重建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目前,国务院已经出台了支持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甘肃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编制完成了灾害范围和损失评估结果、地质灾害评估和防治规划、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报告、受损建筑物现场鉴定工作和城镇规划,以及白龙江堰塞河道综合治理及防洪工程建设等3个规划和4个实施方案,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基础资料和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为加快舟曲灾后重建步伐,部分与灾后重建相关的应急项目已先期启动。救灾道路、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已全部恢复。开展了县城至新安置区道路建设方案的初步论证工作。城市永久性供水重建项目已开工建设。启动了舟曲城区及周边白龙江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堤防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堰塞河道疏通、防洪渠道工程等已先期开工建设。
目前,舟曲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我们按照建设一个“让灾区人民满意、让全国人民放心”的新舟曲的目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进一步深化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各项措施,一是科学编制并实施新区规划,“卸载”老城区人口,减轻环境压力; 二是积极落实中央关于支持藏区发展和支持灾后重建的各项政策,加快城乡居民住房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力度,努力扩大就业,不断增加灾区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快工程措施,防治灾害隐患,完善以雨量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为主的群测群防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防能力。努力把灾后重建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扶贫开发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使舟曲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作者为甘肃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资料链接:他们不愧为时代楷模 临危不惧无私奉献
——甘肃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精彩发言选登
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政治处主任 杨森:救人,救人,再救人!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喝点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实在困了累了就在废墟上眯一会。舟曲县城关镇党委书记闫拥政红着眼圈说:“是子弟兵把塌下去的天又顶了上来!”
武警舟曲县中队指导员 李发海:官兵视救人为第一,视责任如泰山。与其说是对生命价值的敬重,对生命权利的敬畏,对生命追求的渴望,不如说是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党的召唤,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战斗的号角。
陇南成县黄渚镇副镇长 孔凌凌:25岁的我生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洪水,我想哭,但是却不能哭,因为我是全镇1万多名群众的副镇长,必须勇敢面对这一切。在经历了抗洪救灾的60多个日日夜夜,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坚强了,我深深感受到了如何做群众的贴心人。
空军天水机场政治处主任 朱永康:上级问:“温总理乘坐的专机要在天水机场降落,并乘坐直升机去灾区,还要开夜航,能不能行?”“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军人生性不畏艰,我们克服困难终于保证了温总理顺利进入灾区并实现了夜航,在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送去了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问候。
武警水电第十一支队六中队政治指导员 吴国梁:如果能早一个小时到达灾区,堰塞湖险情就能早一个小时排除。官兵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爬也要爬到舟曲。来自甘肃酒泉的战士刘建斌说:“有机毁人亡的危险,我怎不害怕?但害怕解决不了问题,在大灾面前我们甘肃人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