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 正文
 
大旱能否成就大治? 西南大旱“烤”问6大问题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内容提要:

    ●农业保险的重重隐患如何规避谁来为农村小水利“埋单”?怎样根治中国式慈善的深重痼疾?气候预测水平如何提高? ●抗旱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完善? 农业发展方式如何转变?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农业保险的重重隐患如何规避

问题

去年的东北大旱、今年的西南干旱,保险补偿同样杯水车薪。中国的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仍然在低水平上徘徊。西南旱灾,很多农户没有投保,可事实上无论当地哪家保险公司承保,结果都会是“赔不起”。目前一些省也从农业保险保费中按比例提取大灾准备金,但基本上都难以支付大面积的巨灾风险。近年来干旱、洪水、台风频发,经营农险业务的机构大都“提心吊胆”——摊子越大,风险越高。详细

对策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必须摒弃行业、部门之争,增加协调配合,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对一些存有争议的具体问题的规定,可经过实践检验后,增补到法律草案中。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农险的“大法”,不能因小“废”大,将立法进程拖延下去。详细

西南旱灾"烤"问:旱区大部分受灾农作物未投任何保险

西南特大旱情呼唤农业保险制度

————————————————————————

谁来为农村小水利“埋单”?

问题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大型水源工程的建设投资力度,但是对中小型水源工程的投入有限。在实践中,小型水源工程和山区“五小”工程往往是解决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效益最为直接的项目,但是问题不少。如农村塘坝、小(二)型工程除险加固投入偏少,对在县域中具有骨干性的小(一)水源工程,中央财政投入不足,地方财政困难,导致工程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困难重重,项目迟迟不能上马,不能发挥效益。详细

对策

对于众多的小水利,中央财力要大规模支持难度很大,地方政府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顾及,农民自己“一事一议”又搞不起来。怎么办?当务之急是要加大投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调动多方面积极性,共同破解这道难题。详细

罕见大旱凸显中国西南农村水利“软肋”

追问西南大旱:谁来为小水利“埋单”

————————————————————————

怎样根治中国式慈善的深重痼疾?

问题

两年前的汶川地震使中国的公益和慈善事业得到了一次全面洗礼。然而公募基金会主导下的慈善资源分配不合理,公众募集的抗震捐款中的绝大部分流向不明仍然是中国式慈善的深重痼疾。详细

对策

“公众意识已对慈善体制构成有效监督”。以往,几乎“垄断”着慈善界的几家“龙头”基金,往往只公布“收”,不公布“支”。而此次,针对西南大旱捐赠,中国红基会在自己的网站上分批公布了已拨出的超过2000万元捐赠的使用方向,并特别注明“受助对象在领取时,要严格履行登记、签字手续”,以便“进行网上公示和向捐方反馈”。详细

西南大旱炙烤中国式慈善

国内民间慈善力量为西南地区抗旱助一臂之力

————————————————————————

气候预测水平如何提高?

问题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坦率地表示,“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持续时间这么长的这次干旱,没能作出准确预测。”“当前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详细

对策

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公共气象服务,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详细

国家气象局坦承未能对西南旱灾做出预测

中国将精确气象预报水平

————————————————————————

抗旱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完善?

    问题

西南大旱暴露出中国西南地区抗旱水源工程不足、水资源调蓄能力较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全国仅12省份设立抗旱专项资金,总额不足6000万元。条例弥补行政手段不足,“凭经验”或“靠政令”抗旱,难以形成合力。中国在全力开展抗旱减灾工作的同时,也在总结如何逐步完善抗旱的长效机制。详细

对策

加快编制全国和地方抗旱规划,启动西南五省水源工程规划和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和中型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提高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山塘等“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山丘区雨水集蓄利用,提高山区蓄水供水能力;积极开发利用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搞好应对特大干旱的战略水源储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体系,提高农业抗御干旱能力。详细

全国仅12省份设立抗旱专项资金 总额不足6000万元

中国将完善抗旱长效机制

————————————————————————

农业发展方式如何转变?

问题

西南大旱固然是自然现象,但干旱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与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足和水利设施结构性短缺、抗旱能力不强有关西南地区特大旱灾的影响,凸显了当地农业“靠天吃饭”的严峻现实。详细

对策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科技农业,走集约型、效率型发展道路,既十分紧迫,又有极大空间。这方面国际上也不乏先例。严重缺水的以色列借助先进滴灌技术,农业用水总量数十年来保持基本稳定,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即使在南部沙漠地区也鲜有因旱受灾现象。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更大压力,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刻不容缓。详细

抗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契机

————————————————————————

资料链接:

中国古代旱灾的特点、社会影响与应对措施

  ●中国古代,旱灾发生得非常频繁,而且在发生周期上有逐渐缩短的趋势。由旱灾开始,往往形成一个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的灾害链。

  ●旱灾使农业生产难以开展,造成局部地区人口锐减,导致经济恶化和财政危机;旱灾引发的流民潮极易引发社会动乱,轻则转为流寇盗贼,重则发生武装暴动甚至大规模起义,危及王朝存亡。

  ●在与干旱的长期斗争中,古人也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抗旱方法,如灾前预防、赈济救灾、移民就食、保护植被、改良作物、改进农耕技术等。

中国近1000年重大干旱事件

  ●出现于宋、元、明、清等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冷暖气候背景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分别是:公元989~991年(北宋);1209~1211(南宋);1370~1372年(元);1483~1485年(明);1585~1590(明);1637~1643年(明);1784~1787年(清)和1875~1877年(清)。

  ●1637~1643年的干旱(通常又称崇祯大旱)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百年所未见。

  ●1585~1590年的干旱地域广、变化大,大范围干旱持续6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新华社和中国社科院建立合作机制
下一篇:新华时评:责任事故一定要严肃问责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最新更新
[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青海省玉树地震
[经济动态]国务院强抑高房价:问责任严信贷加新税
[经济动态]温家宝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坚决遏制房
[经济动态]绿色和平:转基因稻种在两湖地区违法流
[经济动态]农行IPO选定九家投行
[经济动态]北方瓷都“2012” 建陶企业关停一半
[经济动态]泸水,被遗忘的受灾县
[经济动态]当童装贴上NBA标
[经济动态]万元微波炉出世记
[经济动态]抛售南管股权 ST南方重组开道
[经济动态]温家宝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纪念胡耀
[经济动态]玉树地震致70%学校倒塌
[资源下载]国产杀软狙击VB100 微软MSE未通过XP平台
[资源下载]北京联通将启动小灵通转网 明年年底全退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