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自水利部等部委的48名青年公务员踏上去湖北武汉黄陂、十堰房县的征程。未来7天,他们将和当地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宣讲“三农”政策、了解基层诉求。这是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的先头部队,随后还有500多名青年国家公务员分赴100多个农村。
5月4日,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在国家行政学院举行了动员大会,正式拉开“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序幕。在大会上,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俞贵麟、组织部部长姚志平、宣传部部长刘涛向18支实践团授旗。俞贵麟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引导青年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促进青年干部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进一步探索加强新时期青年群众干部工作有重要意义。
启动仪式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专门为全体实践团员作了一场关于党的“三农”政策及思考的培训。
近两年,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开展了青年公务员价值观调研。调研显示,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大多缺乏基层实践锻炼,缺乏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部分青年缺乏工作向前的动力。青年干部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有迫切需求。为此,自2009年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开始开展“根在基层”调研活动,得到青年干部积极响应,为今年大规模集中开展“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书记张璐说,2011年“百村调研”实践活动以“根在基层、情系民生”为主题,旨在通过在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的实践锻炼,增进青年干部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和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践团由7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部门的500余名青年干部组成,平均年龄30岁,硕士、博士达60%以上。他们将分批奔赴18个省、38个县、100多个村。第一批赴湖南、湖北两省;第二批赴江西、江苏等6省;第三批赴河南、河北等10省。(北京5月8日电 记者董伟)
为“百村调研”竖起大姆指
参加“百村调研”实践团的500余名青年干部,来自70多个国家机关部委。这些年轻的机关干部,学历高、知识新、眼界宽、思维活跃,却有不少是“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单位门,缺少基层工作的历练和与普通百姓打交道的能力。
作为重要的国家职能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出台的每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必须从实际出发,体察国情、社情、民情。然而只在机关大楼里,只对着电脑屏幕和如山的文件,很难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好政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谆谆告诫:领导机关的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决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练,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农田水利建设如何破题?国家惠农政策下一步该怎样走?农村教育、养老、医疗体系如何规划完善?
带着一个个现实的巨大问号,“百村调研”让广大国家机关的青年干部,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大门。他们到了田间地头、农户村庄,就能更真切地体察民之所思、所想、所急、所忧、所盼。让我们竖起大姆指,赞一个!
此次“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将重点贯穿3条主线:宣讲党的“三农”政策;了解农民、基层干部的愿望和诉求;挖掘农村的典型案例和故事。主要调研工作包括:了解农村基层情况、学习基层群众工作经验、与农户谈“幸福”话题,与农村孩子对话“成长”,与大学生村官交流“青春与责任”,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做实事,与基层建立长期联系,如建立“青年调研实践基地”等。调研点主要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以及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等部委推荐的小城镇示范区、农田水利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每批驻村调研一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百村调研”实践活动得到了各部委领导的欢迎和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残联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纷纷寄语,对青年干部提出殷切希望。
出发前,财政部的青年干部已自发向湖南平江县小学生捐赠了3000多册书籍、4000多套文具、6万多元现金。中国青年报记者将赴湖北房县调研点进行实地采访。(崔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