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地区各级政府和工商、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46户,其中农民成员2654人,带动农户2.52万人。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业、加工业和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种植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海东各县一批批"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乡村的涌现,加快了农村优质、特色产业发展的进程,促进了特色农业向规模化、优质化、区域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一些依托农村"土专家"成立的专业合作社,通过能人效应和示范作用,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迅速传播到农民成员和周边农户,打通了科技通向千家万户的渠道。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核桃、线辣椒、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44个,涉及全县8个乡镇,151个村,成员达2724人,带动农户9855户,年实现收益达5604余万元,户均5600余元。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下台一村兴办的互助县鸿福特色鲜菇果蔬品专业合作社,聘请了一位福建的种植双胞菇农民"土专家",对全村种植双胞菇的农户,实行产前示范、提供良种、培训,产中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产后进行统一收购销售到福建等地,全村的日光节能温棚发展到201座,年产值400多万元,实现利润65.8万元,入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00多元。
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多领、多形式、跨地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在组织广大农户自入社的基础上,吸引了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生、专业种植大户、专业养殖大户、经纪人、经济专业协会和农龙头企业入社,较好地实现了千家万户的农户小生产与瞬息万变的大市场之间的逐步衔接,并通过提供技术、培训、生产资料、销售等服务,逐渐形成了新型的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有效的降低了农产品生产交易成本,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农民收入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