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延龙 周亚玲 “东湖柳,西凤酒,姑娘手”,自古为陕西凤翔佳话。
作为中国资格最老的 “四大名酒”之一,偏安西北的西凤酒长期以来都苦于掉出白酒业“第一梯队”,亦作为优质资产频频传出战略投资者绯闻,惜之“绯闻对象”屡屡失之交臂。本报获悉,西凤已再次拟定增资扩股协议,准备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
有贴牌商称,此时恰逢部分品牌使用合同到期,西凤亦准备着手对子品牌进行整合,“初步模式是将一些到期品牌置入到新公司,由西凤和贴牌商共同持股。”
此举引起一些贴牌商的不满,而西凤股份二股东亦以股东大会程序缺失为由,对其增资扩股提出异议。
贴牌
西凤酒是我国最古老的名酒之一,其产地陕西宝鸡凤翔为周秦发祥之地,有历代酒香之称。
唐贞观年间,西凤酒就有“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之典故,明时,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酿酒业大振,地境路人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
1956年,国营陕西省西凤酒厂成立。但在90年代白酒业的汹涌浪潮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有思维让西凤迅速“掉队”,无论是销量,还是品牌认知度,当时的西凤都远远落后于茅台、五粮液等一线品牌。“那时候我们只注重'内功',至于宣传、销售上,确实下的工夫少”,西凤酒股份董事长喻德鱼此前亦公开表示。
而西凤的复兴历程里,贴牌商的贡献功不可没。
2001年前后,西凤酒厂体制松动,以好猫酒业为代表的第一代贴牌商出现,其时恰逢白酒业首轮提价风潮,而西凤酒则因为品牌无力,提价不成,经营困顿,好猫酒业迅速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成功推出6年、15年等中高端品牌,次年销售3000万元,2003年破亿元,而同时,其他贴牌商打造的“柔西凤”等产品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占领大量市场。
这些贴牌商通常自行运作产品,自建渠道,而每年只需向西凤酒厂缴纳一定的品牌使用费。2003年,大量贴牌商开始跟进效仿,贴牌商们的销售额和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西凤酒厂的自有品牌,“现在市场上西凤的子品牌有超过200个”,上述贴牌商说,“我们也希望它不要盲目开发新品牌,但总是隔不了几天,就能在市场上看到一个没见过的牌子。”
有贴牌商称,卖掉这么多牌子后,西凤高层亦意识到200多个品牌实在“太多太杂了”,希望向五粮液学习,着手对子品牌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
部分品牌使用合同到期,成为了整合的一个契机,“西凤希望把一些到期品牌纳入到新公司中,新公司由西凤和贴牌商共同持股,以此来完成整合”,他说。
但这也是一些贴牌商所不愿看到的,由于产品定位、渠道建设、宣传推广每每要亲力亲为,“感觉就像自己养大的孩子,别人要收回去”。
截止3月11日,记者就此事多次联系包括西凤酒股份董事长喻德鱼、副总经理张锁祥在内的多位高管,部分高管并没有否认此事,但均不肯对此进一步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