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5日下午,“2009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暨郁金香节论坛”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青海会议中心国际厅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与中小企业发展。青海省副省长王令浚、省经委副主任张春楠以及省人大、省政协、省工商联、省民营企业协会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省内中小企业管理及政府相关部门和近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了原国家西部大开发办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秦志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泰岩参加并做主题发言。应邀嘉宾就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和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分析,并针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先生做了主题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对策》的发言。李子彬会长提出,中小企业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体经济和谐平衡发展和解决社会大多数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金融风暴来临,一些企业快速死亡,但也有一些企业依然发展迅速。反思不同企业的生存之道,拥有自主品牌、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等具有较高市场竞争优势和生存能力的企业,是本次金融风暴中受影响最小的群体。因此,李子彬会长建议,中小企业应反思自身发展现状,调整经营理念与思路,向高效经营和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方向转变。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秦志辉先生做了主题为《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过冬术》的发言。秦志辉博士提出,本次金融风暴的冲击延伸到各实体经济,全球商品消费大国、生产大国、资源输出大国相继受到巨大冲击,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征非常明显,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当前弊端也尤为明显。对此,我国今后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将面临较大挑战与机遇。受本次金融风暴的冲击,国内中小企业不同层面发生了各种不同的“冬天”症状。对于各中小企业如何度过“经济寒冬”, 秦志辉博士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议。其中,一般性建议有五点:一是坚定信心,心态决定行动;二是顺势而为,把握机遇;三是进一步开放式发展,不懈怠、不折腾、不固守;四是互助合作,广开渠道;五是练好内功,加强管理;具体建议有五点:一是做精、做专,在差异化发展下功夫;二是做大、做强,制造业一定要体现规模化效益;三是做慢、做稳,在等待中寻找机会;四是在转移、转变中寻找生存机会;五是创新提升,整合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泰岩先生做了《产业集群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发言。黄泰岩教授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如果说过去30年是中小企业大量诞生和成长的30年,那么未来30年将是中小企业激烈竞争和淘汰死亡的30年。危机与机遇并存,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增长潜力,将是支撑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巨大力量。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的第一要务就是生存,在众多竞争和成长的关键要素中,应始终将“成本”因素放在重要的高度。面对金融风暴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困境,中小企业在实施“开源”和 “节流”等常规思路的同时,更要努力挖掘“弯道超车”等非常规思路的巨大动力,应争取建立“嵌入式生存”和“协作型生存”方式,进入产业生态链的天然保护伞之中,降低生存环境对自身发展的不利影响。
本次论坛中,应邀嘉宾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环境进行了深入阐述、分析,并引用了大量调查结果和企业案例,论坛内容丰富而极具现实指导意义,参会的中小企业人士积极性和热情性都很高涨,纷纷认真倾听、积极记录要点,整个场面隆重而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