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省农牧厅按照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积极打造河湟特色经济作物“百里长廊”建设,经济作物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比上年增加7.1万亩,蔬菜总产达到122万吨,新增17万吨;果品面积达到13.4万亩,比上年增加3.36万亩,果品总产达到2.5万吨,新增0.2万吨;花卉面积达到7500亩,比上年增加500亩;中藏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8.7万亩,比上年增加9.15万亩。经济作物新增收入257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0元。我省经济作物生产主要呈现以下七个特点:
一是主导产业向特色化发展。特色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初步形成了川水地区的蔬菜,黄河谷地以薄皮核桃为主的小杂果,西宁周边地区的食用菌、花卉,脑山和牧区的中藏药材产业带。二是专业化基地向“一村一品”发展。以发展经济作物专业化生产基地为依托,重点培育蔬菜产业村、食用菌产业村、特色果品产业村、球茎花卉产业村、枸杞生产专业乡村等特色专业村,形成“一种产品、形成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民”的良好局面。三是设施农业向规模化发展。成功流转土地0.6万亩用于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占设施农业总面积的60%。全省已完成日光节能温室墙体夯筑任务2万栋,建成百栋以上的温室基地50处,千栋温室基地5处,已扣棚种植5000栋。四是技术服务向多形式发展。重点突出“手把手”、“面对面”现场教学。同时,选派农民“土专家”、从省外聘请位农民技术员,到蔬菜生产第一线指导蔬菜种植。五是栽培技术向无害化发展。加大蔬菜制种繁种力度,扩大无公害种植面积,从省外引进优良品种100多个,在河湟流域落实蔬菜繁制种基地3000亩,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1.1万亩。六是设施农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鼓励多主体投资建设日光节能温室,以中央财政资金和省、州、县级配套资金带动企业、农民投资。据统计,今年全省建设2万栋日光节能温室共计投资30566.6万元,国家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及各级财政投资11037.75万元,企业投资2200.3万元,农民自筹17378.05万元。七是农业示范园向科技化方向发展。西宁、海东和海西等地积极建设农业示范园,用园区引领现代农业。乐都、互助等地在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高档次的日光节能温室和智能连栋温室,种植优质蔬菜、瓜果品种,成为辐射示范新品种新技术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