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污水处理厂开工仪式隆重举行,该项目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争取国家今年四季度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项目中新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我省开工建设的首家县级污水处理厂。
今年第四季度,党中央、国务院做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新增中央投资1000亿元,主要用于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项目。我省经过积极努力,争取了一批包括大通县污水处理厂在内的中央投资项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要求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争分夺秒,抓紧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力争建设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见效,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确保按国家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大通县污水处理厂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省国家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拉开了帷幕。
大通县污水处理厂也是湟水流域新一轮开工的首座污水处理厂。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污染减排工作,为实现“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目标,制定了促进污染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将把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了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湟水流域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区域,聚集着全省60%以上的人口。加强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改善湟水水质,对流域内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促进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为此,省政府决定力争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建成包括大通污水处理厂在内的湟水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湟水流域水污染加剧的态势。
大通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开启了青海省县级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的先河,实现了我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由城市走向城镇的良好开端,标志着我省湟水流域污染治理、减排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该工程建设将为我省其他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起到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