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玉 虽然新任行长仍未确定,但徽商银行的战略转型已经起步。
目前徽商银行行长职责由董事长王晓昕代为执行,在去年底沸沸扬扬的董事长换届风波之后,2010年被徽商银行认为是新的一个开始。
徽商银行内部人士称,随着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同政府的合作依然很重要,但徽商银行现有的以大量政府背景客户为主体的存、贷款市场优势将会被逐渐被削弱,市场化转变急需进行。
转折期行长空缺
目前,徽商银行仍然在等待安徽省委组织部对其行长的任命通知,但徽商银行各个部门的工作仍然在继续进行。据了解,在去年的换届中没有得到连任的原行长李和在徽商银行得到的新职位是督导员。
“现在,内部运行还算正常,管理层的变动对行内各个业务部门的影响实质上非常小。”一位徽商银行内部人士称。
岁末年初,银行各个部门和工作人员都要进行对于上一年工作的总结和来年工作的规划,但对于徽商银行而言,目前这个时间点更为关键。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年的转折,而且还是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转折。一位熟悉徽商银行人士介绍,目前该行正处于战略调整阶段,该行将2010年后几年定位为其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2006年9月,徽商银行资产总额为574.57亿元,在2007年开始的那个三年,徽商银行制定了资产规模扩至1000亿元,并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计划。
如今,三年期限已到,资产规模已达1603亿元的徽商银行远远超过当时设定的目标,据了解徽商银行的下一个三年后的目标很可能是资产规模突破3000亿元。
2009年年底以来,行长的空缺并没有影响徽商银行各项工作和各项计划的进展。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以来,徽商银行就已经在进行战略的重新调整,各个部门也都进行相关的工作,去年底,连续一两年都没有摆上桌面的薪酬改革也进入了实质运作中。
截至2009年末,徽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363.51亿元,比年初增加307.26亿元,增长29.1%;各项贷款余额 966.57亿元,比年初增加249.71亿元,增长34.8%。徽商银行董事长公开表示,2009年无论是存、贷款的增速都是该行成立四年来最快的一年。
2005年底,徽商银行由原安徽省内6家城市商业银行和7家城市信用社合并组建,作为中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徽商银行在过去几年中业务规模指标处于全国城商行的领先位置。
急寻市场化
成立4年来,徽商银行部分业务领域领先于安徽同业,但在徽商银行内部人士看来,徽商银行的长期竞争优势仍然不够明显。
目前,徽商银行在各个部门和业务的下一步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对于相关业务的调整和改革的讨论也在进行中。
上述熟悉徽商银行人士介绍,作为安徽省唯一的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安徽银行自成立起就得到了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是市政金融服务等各个方面,安徽省政府都给予了徽商银行大量的政策倾斜。
徽商银行近年的年报显示,其最大的十家贷款客户全部是国资背景。徽商银行目前已与安徽省多个地级市以及省建设厅等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如今业务多元化和市场化已经被徽商银行管理层视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部分,相关方面的改革在徽商银行内部受到高度重视。
据了解,在相关部门的内部讨论中,徽商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是最常被提及的,徽商银行迫切希望改变目前太过依靠利差的收益模式,同时信贷结构的优化也被放上重要位置。
在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方面,中小企业贷款、中间业务、个人消费贷款的多层次发展被视为是徽商银行下阶段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新能源、信息工程等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新的机遇也被认为是信贷调整的方向。
徽商银行一位负责人曾经公开表示,2010年徽商银行将着重结构调整,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积极支持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低碳经济。
同时,徽商银行对主要业务发展指标和一些核心经营指标也进行了一些规划。
对于下一阶段的存贷款余额水平,徽商银行内部期望的目标是年均增长率超过20%,而对于不良贷款率,徽商银行在新一年能够限定在1%以内。
引起徽商银行关注的还有其资本充足率,据了解2009年徽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从年初的超过15%下降到年末的13%左右。对于资本充足率,徽商银行希望这两年可以一直保持在超过11%的水平。
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徽商银行会坚持“立足安徽、挺进长三角、面向全国”的三步走总体战略目标,但在近几年,徽商银行已经明确了不会贸然进入北京地区的区域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