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从上海市国资委获悉,旨在推进上海政企分开的国资监管“全覆盖”工作已近尾声。
上海农投总公司和上海种业分别划转至市国资委和光明食品
早报记者 熊晓辉
早报记者从上海市国资委获悉,旨在推进上海政企分开的国资监管“全覆盖”工作已近尾声。
10月15日,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市农委联合召开了市农委所属部分企业清理及资产监管关系调整的工作会议,原属市农委的两家公司被划转,另有三家公司被要求限期清理。
对此,上海市国资委人士昨日对早报记者表示:“国资监管全覆盖是上海市国资工作的重点,从规模上讲,相关委办所属企业的划转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划转工作接近尾声”
此次划转的两家企业包括,原属市农委的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和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划转至上海市国资委和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此外,市农委所属上海市农口住宅办公室所持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股权也将划转至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会议还要求,对市农委所属上海市畜牧总公司、上海富利农投资总公司和上海市申懋房地产经营公司实施限期清理。
国资监管全覆盖是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9年4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同时按照“统一授权,统一规则,分类监管”的原则要求,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着力完善国资监管体系。
上海市国资委的一份会议文件显示,2009年9月7日及11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和上海市委常委会分别听取了“政企分开”的专项工作汇报。随后,上海市召开了“推进政企分开工作专题会议”,对划转工作作出专门部署。
2009年9月29日,上海市国资委收编原属于上海市16家委办局和市外办的8家企业,包括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经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久联集团有限公司等,涉及国有权益约104亿元。这是上海推进国资监管全覆盖的第一批划转企业。2010年1月7日,上海市国资委与市委宣传部、市金融办签署了《委托监管书》,将宣传部、金融办旗下的64家企业纳入国资委统一监管范畴,涉及的国资权益数总计646.29亿元。
根据之前计划,第一批主要是政府机构改革第一批明确“三定”方案的16家委办局和市外办所属企业;第二批主要是17家之外的其他委办局所属企业,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划转;第三批主要是针对一些情况较复杂的企业,争取在2010年完成划转。
划转之后再整合
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曾在《上海国资》杂志上撰文指出,上海市属经营性国资将采取“出资监管为主+委托监管为辅”的国资监管体制模式,做到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出资人职能的有效分开。“这项工作完成后,市政府各委办局将不再拥有直属企业。”
上海市国资委人士告诉早报记者,划转接收之后,对国资企业的管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市国资委直接管理,具体事项由直属办运作,专门负责协调新划转至市国资委的企业资产清理和业务梳理工作。另一种则根据经营范围的相关性,由市国资委下属企业管理,比如此次上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划转至光明集团。
杨国雄指出,要做好划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按照“先划转,后清理”的原则,企业划转到国资委系统后,再由接收单位负责对划转企业进行资产清理和整合工作,其中,“对划转企业中基础管理工作比较扎实、已实施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的,以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报告为准。”
接近上海市国资委的相关人士也表示,划转只是第一步,这些划转企业的业务未来如何转型、资产关系如何梳理,估计要在此后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