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利明 因“逾期超限”持股而一度处境尴尬的中信证券,近期正在革故鼎新,通过在人事、股权及业务方面的安排,力图打开一番新局面。
近日,来自中信证券内部人士透露,春节前刚刚经历一场人事大调整后,原副总经理笪新亚将任金石投资董事长,原董事会秘书谭宁将任中证期货董事长,原总会计师倪军将最终成为中信证券监事会主席,原监事会主席冯征则将接替即将退休的史洁民出任中信万通董事长一职。
正是近8年来中信证券不断展露的扩张性,打开了中信的收益与规模空间,令其不仅为人才提供高薪、股权激励,还能以富有挑战的管理角色留人。这也暗藏着中信证券未来的发展动力与脉络。
除了此人事上的调整新局面之外,备受“同业竞争、一参一控”牵掣的中信证券,如今正在加速破解,并获得监管层的谅解。3月19日下午,证监会经过审核,履行受理程序,正式批准了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为首批融资融券试点。
人事大调整
中信证券自上市开始就带着明显的扩张性。
2002年中信证券申请上市,次年1月6日正式登陆上交所。当时中信证券募集资金的投向,首先就是一部分用于对万通证券的控股收购,另一部分则用于补充公司的营运资金。之后的7年,中信亦是收购了金通证券、华夏证券(今为中信建投)、华夏基金、金牛期货(今为中证期货)。
近期,又有消息称,中信证券将收购法国投行里昂证券。几乎每不到两年,中信证券就会进行一次大的收购。包括此前无疾而终的对广发证券收购战,以及对美国投行贝尔斯登收购的主动放弃。
正是不断扩张,令中信证券此番有了人事“分封”的领地。
在国内投行界,中信证券已是属于流动性较小的券商,这一是源于中信内部一贯以来稳健、低调的企业文化,更重要的是其不断增强的行业领先实力带来的不菲薪酬,特别是先行先试的股权激励。但到2011年9月,2007年开始的股权激励将可以上市流通,公司高管与业务骨干获得的股权财富将得以陆续兑现。
因此,借助扩张下的领地“分封”成为留人的另一种方式,并令中信证券的年轻人才提升到更高的管理岗位,达到干部年轻化。
此次,笪新亚、倪军、谭宁工作调整之后,公司财务相关工作拟由葛小波先生分管,原证券事务代表郑京女士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这种安排富有深意,笪新亚未来执掌的金石投资已经是在直投领域风生水起,也是中信极力做大的买方业务之一。而谭宁负责中证期货的则是今年即将重点开局的股指期货领域。
此次中信证券的人事大调整,最受关注的还是程博明于今年2月10日正式获任总经理一职。
2005年10月,鉴于张佑君将出任中信建投总经理,因此中信证券董事会决定其不再担任中信证券总经理一职,并由程博明先生担任中信证券常务副总经理,主持日常工作。自此至今,中信证券总经理一职已空缺4年有余。不管是外界还是中信内部,都有一种说法称张佑君很可能将回归中信证券。
程博明由于主持日常工作,事实上承担着“总经理”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拉长,其与王东明的配合也被认为是更加默契。中信证券净利润从2005年的4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4.34亿元,2007年的123.88亿元,2008年的73.05亿元,2009年预期为89.59亿元。不俗的表现,令程博明顺理成章填补四年下来的空缺。
在此轮人事调整的同时,中信证券取消公司副总经理职位,并探索并建立新的经营模式——设立执行委员会,作为贯彻、落实董事会确定的路线和方针而设立的最高经营管理机构,由董事长、总经理和主要业务线、职能部门的董事总经理组成,其成员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中信内部人士介绍,这一套管理模式是为了达到决策管理的更为高效、民主,以降低决策的成本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