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政务中心 >> 经济动态 >> 正文
 
富士的二次危机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虽然把“胶片”一词写到公司的名字当中,但富士的产品线却与胶片越来越远。

2009年,富士走出失利的传统胶片行业,不得不又要面对新课题——日本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到成本压力、日元升值风险,而其赖以称雄的科技被新兴国家的同行效仿甚至超越。

在富士星光印刷器材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每个人的手机响起,都会伴随一段《动物世界》的主题音乐。牢记丛林法则,是一个“要求”,这家公司的一位销售总监,建议他手下的员工这样做。

富士胶片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的曲折震荡,为这种理念提供了背景。正是因为曾经受到过重创,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富士始终保持紧迫状态。

押宝3D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的名称原来叫 “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2006年10月,为迈向感光材料以外更广阔的领域,其CEO古森重隆将其改组为控股公司,同时将 “写真”二字去掉。

在富士胶片创建70周年的2004年,古森重隆制定了以 “构筑新的发展战略”、“彻底进行结构改造”、“加强合并经营”为基本战略的中期经营计划 “VISION75”,这个计划到2009年,富士胶片创建75周年为止的5年计划。

2009年,5年计划将富士带出失利的传统胶片行业,古森不得不面对新的课题。

“熟虑断行”的古森重隆再一次把未来押宝到技术革命当中。作为相机产业的后来者,富士的技术优势是拥有自己特色的传感器技术和富士龙光学镜头,这让富士在相机领域仅次于佳能和索尼、尼康,而能在市场的前五名拥有一席之地,然而这并非古森的目标。在和柯达竞争的时期,富士与前者不相上下,自信十足,而在数码相机领域,富士则要面对的是更加强大的对手。

“我们重新考虑了在照相技术方面,应该怎样才能够站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我们应该回归到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哲学、思想、理念,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技术。”古森重隆说。

用哲学来审视技术的理念看似非常美好,但最终又意味什么?真正检验古森改革计划的是一种其他相机企业同行尚未推出的产品。

富士不像柯达那样拥有遍布全国的冲印店,那些挂有富士绿色LOGO的通常只是拥有富士牌的某款印刷机。拥有技术门槛的新产品才是富士公司必须取胜的领域。尽管高管们没有提供细节,但有高管透露,现在富士把相机的新增长点,寄托到了3D技术上。

2009年秋天,富士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3D相机。富士胶片(中国)公司数码相机营销部部长鲁芳说:“我们从人的眼睛所拥有的各种性能和特点入手,开发出‘如人眼所见那样能立体地看影像’的技术和产品。售价5000元左右的套装,涵盖了3D相机和3D数码相框。未来产品将覆盖3D数码相机到3D电子相框和3D冲印技术。而且范围更宽、更开放。提供包括冲印在内的整套3D的影像系统的解决方案。此服务会使有些事情变得更加容易,比如只要运用‘傻瓜’的操作,就可以用肉眼看到立体感十足的照片。”

在相机领域虽然前辈已经占据了资源要道,但是富士公司认为,自己有两大优势是对手所不具备的:它在胶片时代积累的代理商,使其产品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并且早在其他对手尚未考虑清楚是否进入数码领域之前,它就拥有了自己的印刷、感光、冲印等全产业链的布局。

古森则提出希望,在3D浪潮到来之前,提前布局,不再做跟随者。通过押宝新技术,目前市场占有率第五的位置晋升前3甲。

 

塞翁失马

20世纪90年代,富士胶片曾在中国市场上占有超过60%的市场份额。胶片让富士非常“舒服”。直到1998年,柯达公司与中国政府达成“全行业合资计划”(俗称“98协议”),富士胶片几乎被中国拒之门外。柯达胶卷的销量随之直线上升,柯达胶卷冲印店逐渐取代富士,富士胶卷的市场一落千丈。

这是富士第一次在中国遭受重创。

2000年,古森重隆上任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的CEO,正值全球数码大潮袭来之际。初步的数码化转型告一段落后,古森对起初的革新并不满意。当时,富士胶片公司在过去称雄的领域里举步维艰:其提供绝大部分利润的胶片不再被广泛需要;阔别了老对手柯达,相机巨头佳能和尼康更具挑战;看中医疗事业而挺进化妆品领域,却将自己重新变成新人。但是,古森并没有过多的眷恋过去,他果断决定放手一搏。

2007年,富士投入15亿美元完成组织架构改革,包括停止部分欧美生产线、在全球范围内裁员5000人、整合冲印网点等。

同时,富士的数码相机生产重心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工厂扮演了生产基地的角色。例如,1994年的时候,富士胶片集团旗下的富士能公司在天津投资设立了生产相机镜头的工厂;苏州映像机器有限公司1995年是为生产一次成像相机和APS相机而设立,但10年后,它已生产清一色的数码相机。如今,苏州映像机器有限公司已取代富士在日本的仙台工厂,成为富士全球第一大数码相机生产基地。

第二次创业

过去倚重单一的业务而遭受到的重创,使古森不时告诫员工,也告诫自己,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2008年3月,富士斥资约合12亿美元,收购了日本中型制药企业——富山化学工业公司66%的股份,正式进军医药领域,并由此实现了对医疗行业预防、诊断和治疗三大环节的全面覆盖。

而这也是富士战略性布局化妆品行业的开始。

中国鲜有人知道,富士现在已然是一家化妆品制造商。其生产的名为“ASTALIFT”牌护肤品,化学名称叫做“虾青素”,是一种能够紧致肌肤的成分。富士胶片内部人士介绍说,“护肤品的主要原材料胶原蛋白,在富士生产的胶卷里面也有。胶卷是一层薄薄的片剂,上面还要涂上好几层感光乳剂,这种超薄涂抹的技术,就需要把材料做得非常精细,胶片的涂抹技术可以将1小瓶胶水均匀涂抹覆盖9个足球场,这种技术可以运用到护肤品中。另外还有一项技术就是用来防止胶卷褪色的,是一种防止氧化的技术,这也是在化妆品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技术。”

自2006年以来,富士不停地通过兼并收购和内部整合进入到过去并不熟悉的医疗领域。2006年1月,富士将法国巴黎的两家富士医疗设备经营及售后服务企业的全部股权收入了囊中。2月,富士胶片投资了一家日本当地的药品生产企业,共同开发用于癌症和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治疗药品和诊断药品及设备等。同时,富士推出了自主品牌独立研发的护肤品 “ASTALIFT”。同年9月,富士与日本第一制药株式会社签订股份收购合同,收购了其子公司——株式会社第一放射性同位体研究所100%的股份,借此收购,富士从医疗设备领域,迈入到了放射性治疗用药物领域。2007年1月,富士收购了美国医疗IT公司“ProSolv”。

2008年10月,富士将旗下全资子公司——富士株式会社的内窥镜并入了富士的医疗系统。2008年12月,富士胶片株式会社通过增持北京天健源达科技有限公司股份,迎来天健公司加盟富士胶片集团,并将于12月起全面进入快速成长的中国医疗信息产业。

又一次作为后来者,富士医疗竞争策略就是差异化发展。GE医疗以及飞利浦、西门子等国际巨头涉足的主要是医疗设备,而富士已经向医疗领域的设备、材料、药物乃至保健品以及护肤化妆品全方位渗透。

到2009年,谷森已经基本完成了其“VISION75”计划。影像事业(传统胶卷、印像纸、数码相机、数码冲印设备)、信息事业(印刷、医疗和其他的光器械等光学材料)、文件处理事业三大支柱业务领域占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依次为16.9%、38.9%和44.2%。富士胶片的努力正是按照它的口号来的:“突破边界,面向未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经济观察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投资总监空缺 基金公司人才荒蔓延
下一篇:日本家电企业双变局:技术革新与生产模式双双停滞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最新更新
[政策法规]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外国企业或者个
[政策法规]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行政学院工作条
[技术创新]科学史上最美的女人 女明星的发明奠基3
[经济动态]百度再入侵品牌广告
[经济动态]四季度GDP增长将超10% 全年保八无悬念
[经济动态]PPI同比将在本月转正
[经济动态]京东商城被传统:让叛逆者不再叛逆
[经济动态]麦当劳换妆:3年80%餐厅升级
[经济动态]苏宁商业地产版图曝光
[经济动态]春运“战疫”甲流防控启动应急机制
[经济动态]碳关税——可怕的纸老虎
[经济动态]李一男离任百度转投中移动 背后隐现华为
[经济动态]上海经适房新政:14道把关
[时政要闻]温州干部培训学校培训民企二代:8天课程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