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降调分红比例,承诺参与三大行的再融资计划”的中央汇金公司(下称汇金)近期姿态显示,注资或将倒逼捉襟见肘的汇金启动汇金债。
汇金一直都是一个“好孩子”,近年所获控股银行分红逾千亿元已悉数上缴,用于偿还母公司所承担的特别国债本息。眼下,又要替母公司分忧发行人民币债缓解自身的资本金压力。
“中投惟一的股东是国务院,财政部是董事单位,最终资本金以及汇金债的问题都要由国务院来拍板。”一位接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投)的人士称,由于去年下半年密集投资,目前中投的“头寸”并不多,正在进行财务资源的筹集。
目前,多位汇金公司人士向本报表示已听说汇金债,鉴于当前中投资本金不宽裕的现状,发行人民币债不失为一种可尝试的融资渠道。
其实,早在两年前汇金就试图打开到银行间市场发债的通路,惟一的不同是,那时旨在拓宽融资渠道,此时可能是无奈之举。
在一位财政部人士看来,汇金也是一家企业,发行企业债必然需要通过一定的审批程序。
有别于两年前的发债冲动,汇金对资金的迫切性需求可见一斑:监管层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设立11.5%的资本充足率 “红线”后,工、中、建三大上市银行相继开启融资计划。汇金的两难之选还在于,若不注入资金继续增持银行股权,其现有持股比例将会被稀释;若参与股权融资,则需要耗费巨资。
此外,肩负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重任的汇金还需要对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改制进行注资,此两笔资金约为500亿人民币。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表示,原本设立中投的初衷就是让巨额外储多元化,分散风险;如果发行汇金人民币债的话,多少会有些背离当初设立中投的本意。
一位券商表示,如果有机会的话,也会去争取汇金债的承销,汇金债一定会受到热捧。如果汇金发债,不超过1000亿的规模则对市场冲击不大。
至于谁是购买者,上述人士认为,取决于债券期限,像保险资金一般都是购买10年期以上的国债,此外的市场主体还有基金公司。但总体上,银行间公开市场的债券主要购买力还是银行,其规模占比在50%以上。
于是,可能会形成如此逻辑:汇金发债——控股金融机构买——汇金再给控股融机构注资。
“这就像是一个循环,汇金实际上并没有花钱,改变只是财务报表结构,等于汇金把负债变为了资本,增加了杠杆率,风险亦增大了,但同时也意味着把控股公司的风险转移到汇金。”债券分析人士指出,“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这样的财务处理无可厚非,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但前提是加强资本负债管理。”
“汇金债有点像美国的联邦政府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廖理认为,在目前信用评估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讨论发债价格意义并不大,因为信用高的企业理应融资成本低,信用低的融资成本高,可现在都一样。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范为预计,汇金债利率预计将会是同期国债利率的1.2-1.2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