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政务中心 >> 经济动态 >> 正文
 
青海经济发展格局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三、经济发展格局

 

一、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的发展布局

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全省人口、经济合理布局,指导青海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青海省编制了《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这是今后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主导方针。

四区两带一线即:

类别

范围

发展定位

四区

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地区

建成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经济区和促进全省协调发展的先导区;

柴达木地区

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支撑全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环青海湖地区

建成全省生态旅游和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示范区;

三江源地区

建成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两带

沿黄河发展带

建成黄河上游重要的水电开发走廊、生态旅游走廊和特色农牧业走廊;

沿湟水发展带

把沿湟水发展带建成特色农牧业产业化走廊;

一线

沿兰青—青藏铁路轴线

发展成全省主要城镇发展带、经济大动脉和开放融入主轴线。

 

东部地区包括西宁市43县, 海东地区6县,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尖扎县, 16个县(区), 面积3.04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390.7万人,生产总值562.4亿元。

柴达木地区包括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德令哈市、乌兰县、都兰县和冷湖行委、茫崖行委、大柴旦行委,面积24.22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41.9万人,生产总值255.9亿元。

环青海湖地区包括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门源县, 海南州共和县、贵南县, 海西州天峻县, 面积8.58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50.2万人, 生产总值80.9亿元。

三江源地区包括玉树藏族自治州6县、果洛藏族自治州6县, 海南州兴海县、同德县,黄南州泽库县、河南县, 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面积36.3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人口71.5万人,生产总值62.3亿元。

沿黄河发展带指黄河干流沿岸区域, 涉及玉树州曲麻莱县, 果洛州玛多县、玛沁县、达日县、甘德县、久治县, 海南州兴海县、同德县、贵南县、共和县、贵德县, 黄南州河南县、泽库县、尖扎县、同仁县和海东地区循化撒拉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18个县。

沿湟水发展带指湟水河及其一级支流区域,涉及西宁市43县, 海东地区民和县、乐都县、平安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海北州海晏县,共12个县(区)。

兰青-青藏铁路发展轴线涉及西宁市43县, 海东地区民和县、乐都县、平安县、互助县, 海北州海晏县、刚察县和海西州天峻县、乌兰县、德令哈市、格尔木市、大柴旦行委,共18个县(市、区、行委)。

二、青海省主要产业概况

 

四大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 水电、有色金属、盐湖化工

四大优势产业:冶金、医药、建材、农畜产品加工

 

青海省主要产业分布

 

地名

主要产业分布

西宁市

 冶金及有色金属、旅游

格尔木市

 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

海东地区

 农业及养殖业、水电、有色金属

海南州地区

 畜牧业、养殖、水电、旅游

海北州地区

 矿产业、畜牧业、旅游

海西州地区

 石油天然气及盐湖化工、有色金属

黄南州地区

 矿产业、畜牧业、水电

 

通过扩大开放和对外宣传,青海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已经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兴趣和投资愿望,我们相信今后的青海一定会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三、 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西宁地区。西宁市是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好,科技力量和各类人才相对集中,又是国家确定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和内陆开放城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今后将按照以工兴市,繁荣商贸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交通、通信和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综合功能,以充分发挥其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在大力发展精深资源加工工业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技术、人才、劳动力市场以及金融、信息市场,争取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使西宁成为以现代工业为依托,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现代化城市。

    东部经济区。包括除西宁市以外的湟水流域和龙羊峡以下黄河上游地区。这一地区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能源充裕,农牧业资源丰富,是全省的主要农业区。耕地面积占全省的5O%以上,粮食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全省的27%左右,乡镇企业产值占全省的80%以上。但该地区的贫困人口也较多,特别是干旱山区贫困面较大。今后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抓紧粮食、油料、蔬菜、畜禽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进程。

    柴达木经济区。这一地区现已探明的矿产潜在价值占全省的90%以上。盐湖资源得天独厚,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以及石棉、黄金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国家和省上在这里部署的一批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这一地区作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原材料基地的地位已初显端倪。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今后,该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充分发挥盐湖、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盐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进一步办好格尔木资源开发试验区和昆仑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格尔木建成钾肥、盐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同时,加快德令哈、大柴旦等地的盐化工业、建材工业、煤炭工业和黄金采选业的发展,做好马海湖开发的前期工作。大力发展绿洲农业,积极恢复撂荒地、弃耕地,抓好粮食和菜篮子基地建设,为资源开发提供支撑。保护矿产资源和沙生植被,控制环境污染和土地沙化扩大。

    环湖经济区。这一地区是全省重要的畜牧业和油料生产基地,其肉类总产量占到全省的13,油料产量占到全省的12。区内水能资源以及煤、石棉、铜、钨等矿产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青海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今后该地区主要是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积极进行牧业现代化建设,走农牧结合的路子,加强油料基地、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地方优势矿产资源,并加快大通河水能资源的开发。依托青海湖、龙羊峡发展旅游业。

    青南经济区。这一地区地势高峻,寒冷缺氧,灾害频繁,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科学文化比较落后,传统的草原畜牧业在经济中占主体地位,社会发育程度较低,至今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状态,是青海的重点脱贫地区。该地区今后要继续坚持以牧为主,草业先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治穷致富的方针,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一是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草原四配套建设和防灾基地建设;三是加快有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及农牧土特产品资源的开发,积极发展小水电、小煤窑,搞好小块农业综合开发。

四、各州地经济发展状况

省会西宁市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交通、通讯中心。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接合部,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城南五个区(其中,城南区正在建设中)和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湖新区。全市总人口21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9.29%,由汉、回、土、藏、蒙、满、撒拉等37个民族组成。。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2.19亿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31亿元,实现一般预算收入58.86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3.45亿元。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10,农民人均纯收入3943.60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99亿元。

     西宁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先进城市。西宁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之一,先后与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

     西宁是一个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现代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以西宁为中心辐射全省的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315109国道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四通八达。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铁路中心枢纽,西宁机场已直航全国各主要城市。以西宁为中心,已形成四通八达的通讯网络,西宁地区电话全部实现程控。

     每年在西宁举办的青洽会暨郁金香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藏毯国际展览会等节庆活动,使中国夏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西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显现。

    “十一五时期,是西宁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和谐西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这一主题,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连续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海东地区

全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7.58万人。海东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处在西宁与兰州两大中心城市之间,青藏铁路、兰青铁路复线、109国道、兰西、平阿、丹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地委、行署驻地(平安县)距西宁曹家堡机场约5公里。

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122.36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55元。

     海东区内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矿产资源54种,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岩(砂)金、铁、硫、锰、铜、铂、镍、铬、钴、萤石、石墨、大理石等30种。区内水电资源丰富。黄河及其两大支流大通河和湟水河流经海东,全区水资源总量为20.22亿立方米。海东地区有已建和在建的大中型水电站 7座。亚洲最大的750千伏输变电站已在民和县官亭镇建成,330千伏、110千伏电网覆盖全区,电力供应充足。工业发展基础良好。冶炼、建材、食品酿造、民族用品等工业初具规模,农产品深加工潜力较大,全区正在全力培育壮大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能源、煤化工、建材、铁合金、农畜产品加工及等6大支柱产业。

     海东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区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处,重点风景名胜区51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青藏高原上的西双版纳循化孟达国家自然保护区,文都乡十世班禅大师的故居、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群乐都瞿坛寺以及反映我国原始文化的乐都柳湾彩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海北藏族自治州

全州总面积3.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7.18万人,居住着藏、汉、回等27个民族。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

    牧业资源。海北州是全省主要的油料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有耕地5.8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和油菜,有可利用草场232.8万公顷。2007年各类牲畜存栏达324.5万头(只)。粮油产量分别为5万吨和3.2万吨

    矿产资源。州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石棉、煤炭、岩金、铁、锰、铜、铅锌、铬铁、宝玉石等34种。其中煤炭储量8亿多吨,石棉储量2700余万吨,居全国第二。

    野生动植物资源。海北州境内野生动物有鹿、麝、熊、雪鸡等名贵兽禽30余种。野生植物有雪莲、冬虫夏草、祁连蘑菇、人生果(蕨麻)、大黄等300余种。其中冬虫夏草是青海出口的名贵中药材,质量和外销量居全国之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旅游资源。海北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17处,市、县级31处。境内有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有碧波荡漾、群鸟戏飞的候鸟王国--鸟岛;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基地--中国原子城;有著名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创作世界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金银滩大草原;有群恋叠翠、林海松涛的祁连风光、黑河大峡谷;油菜花飘香、群蝶飞舞的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有碧海沙滩、候鸟群集的青海湖沙岛;还有久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和藏民族风情。

    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38.1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3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86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总面积30.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17万人,有汉、蒙古、藏等30个民族。州域主体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的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系蒙古语,意为盐泽之地),约占全州总面积的78.76%,故柴达木是海西州的代称。州府位于德令哈市。

    2008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2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1亿元。

    海西州矿产资源富集,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美称。全州已探明储量的矿产57种,矿产地281处。潜在的经济价值约15万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总量的95%。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原盐、钾等,其中原盐、钾、镁、锂、锶、石棉、芒硝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溴、硼等矿产储量居第二位。海西州盛产昆仑玉,该玉被选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用玉。

     20051027,海西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国家列为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现已形成以一区四园(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工业园区)为经济核心的发展格局,标志着柴达木盆地发展循环经济的赋存条件已成熟。资源丰富的柴达木盆地,将改变资源开发低层次和粗放型的现状,通过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和永续发展。极具潜力的海西将依托柴达木资源富集优势、立足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不断推进资源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从而促进海西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西部类似资源集中区乃至全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积累经验,发挥示范效应。

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的西南部,境内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的雪峰冰川,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全州土地面积为26.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7.2%。全州共有31.08万人,藏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97.2%。州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个县。州府驻玉树县结古镇。

    玉树是青海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全州现有天然草场2.1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7亿亩。

    玉树州自然资源。一是全州有四个天然林区,总面积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二是矿产资源,初步探明矿点261处,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铁、铝、煤、硫磺、水晶、玉石等40多个,总储量达300亿吨;三是野生植物资源有冬虫夏草、知母、贝母、大黄、雪莲等,其中冬虫夏草品质佳,是青海出口的名牌商品。野生动物有藏羚羊,白唇鹿、麝、雪鸡等。四是玉树境内三大江河支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能发电理论储量612万千瓦。

    2008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11000万元;财政总收入546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10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443万元。

果洛藏族自治州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全州总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36万人,全州共有藏、回、撒拉、土等13个少数民族,藏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90.95%。果洛现辖玛沁、甘德、达日、久治、班玛、玛多6县。州府驻玛沁大武镇。

    果洛州以牧业为主,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州可利用草场5.84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可利用草场面积的16.79%,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系绵羊、山羊等。

果洛州的自然资源丰富。一是水能资源。果洛州水能理论蕴藏量约353万千瓦。二是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矿产有64处,矿种有金、银、铜、钴、锌、煤、硫等14个。距大武镇18公里处的德尔尼铜锢矿,储藏矿石4600多万吨,潜在工业价值300亿人民币。三是野生动物有白唇鹿、雪豹、野牦牛、麝、黄羊、野驴等;野生植物资源冬虫夏草、贝母、雪莲、大黄等,产量可观。果洛地形奇特,扎陵湖、鄂陵湖风光无限,阿尼玛卿雪山终年云蒸霞蔚,久治的年宝玉则、班玛的玛可河林区让人流连忘返,是旅游探险的好去处。

海南藏族自治州

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隅,总面积4.45万平方公里,下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县,总人口42.79万人,有藏、汉、回、土、蒙等22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2.75%

    2008年州实现生产总值51601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85万元。

海南州资源优势明显。一是农牧业资源。全州共有可利用草场面积4487万亩,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耕地面积123.6万亩,主要种植小麦、青稞、蚕豆、中藏药材、西瓜、苹果、梨、等作物、桃、李等,农业综合开发潜力较大。拉西瓦2万亩的水域面积和龙羊峡57万亩的人工湖具有水质好、无污染、水流稳等优越条件,适宜发展渔业。目前,人工养殖的虹鳟鱼、池沼公鱼、高白鲑等占全省渔业捕捞总量的90%,其产品远销日本。

二是水电资源。境内黄河干流上可建9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140万千瓦,已建成的有龙羊峡(128万千瓦)、尼那水电站(160万千瓦),正在建设的有拉西瓦水电站(420万千瓦)、班多水电站(36万千瓦),羊曲电站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尚待开发建设的有4座梯级电站;黄河流域主要支流水电蕴藏量约60万千瓦,已建成小水电站30座。

    三是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有铜、铅、锌、金、银及大理石等42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的33.6%,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30种,占全省已有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28.6%,特别是以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占全省探明资源储量的50.6%7.8%12.1%,矿石品位较高,共伴生元素多,可选性能良好。以金、银为主的贵金属成矿条件好,已列入全省资源储量表,成为具有较大潜力的重要矿种。

     四是旅游资源。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众多。境内有高原明珠青海湖,是国际重要湿地资源和国家4A级风景区;文成公主进藏途经的巍巍日月山;黄河南岸被誉为高原小江南夏都后花园天下黄河贵德清的贵德有休闲养生温泉、黄河湿地公园、丹霞地质公园和田园风光;藏、汉、回、蒙、撒拉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浓郁淳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每年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五是中藏药材资源。自治州盛产冬虫夏草、甘草、雪莲、大黄、麻黄草等20余种名贵草药,适宜种植甘草、沙棘、白刺、枸杞等中藏药。还有雪豹、白唇鹿、雪鸡、麝、水獭等野生动物资源。

     海南州重点招商方向主要放在在工业、农牧业深加工、旅游及传统文化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五大类项目上。

黄南藏族自治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州府所在地同仁县隆务镇距省会西宁市181公里。总人口22.87万人,有藏、蒙古、汉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其中藏族人口占65.4 %

自治州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全州可利用草原面积2271.34万亩,耕地面积26.5万亩,存栏各类牲畜212万头只。主要畜种有牦牛、欧拉羊、河曲马等;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油菜、马铃薯、青稞、蚕豆等;主要果品有同仁黄果、核桃、杏、梨等。自治州水电资源富集,有形成流域开发带的良好条件。全州已建成水电站18座,总装机达到183.4万千瓦,在建水电站3座,总装机为32.9万千瓦。自治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锑、砷等25种。蒙藏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药品帕朱胶囊、三十一味松石丸等在省内外享有盛名。自治州是青海省重点旅游胜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州共有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287处,其中国家级景点7处,省级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86处。旅游资源以热贡文化和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最为有名。旅游景点主要有尖扎县坎布拉国家级森林暨地质公园、李家峡电站大坝和库区风光、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热贡艺术、藏乡六月会、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郭么日佛塔、南宗尼姑寺、麦秀原始国家级森林公园、泽库和日石经墙、河南圣湖仙女洞及青南草原风光等。

     2008年全州生产总值33.93亿元,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815万元。

五、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月,经省政府批准,开发区管委会正式成立。2001424,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开发区位于城东区内,西起青海民族学院东侧,东至小峡口,北起湟水河,南至南山,第一期开发面积4.4平方公里,控制面积8平方公里。首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3条道路、中心广场、高科技工业园区和中心形象区,以及配套的水、电、燃气、通信、在线电视、计算机宽带网建设,总投资达2亿元。开发区实行"三为主、一致力"的办区方针,即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办成青海改革开放的试验地、工业经济的聚集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辖东川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区、甘河工业园区、南川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冶炼、太阳能光伏产业、毛纺藏毯、机械加工、中藏药、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

 

六、柴达木(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

 

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柴达木盆地拥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关地质勘测资料显示,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的盆地内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57种,其资源储量潜在经济价值16.27万亿元,分别占青海和全国资源总价值的95%和13%。200510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被列入首批13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200922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该《规划》由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及专家专程来青调研,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并提出重要指导意见。

《总体规划》明确试验区总体发展思路是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建设格尔木、德令哈、大柴旦、乌兰四个功能园区,并提出四个园区产业定位及交通运输、给排水、供电、供热、通信等相关配套设施。 规划期限是20082020年,其中近、中期为20082015年,远期为20152020年。规划39个重点项目、73种主要产品,项目总投资约1803亿元。

 目前,柴达木盆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油气-盐化工”“煤-焦-盐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天然气-盐化工”和“铁矿-焦炭-钢铁”五大化工循环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立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开始由单纯的出售资源向精深加工转变,随着工业产业链逐步延伸,资源开发水平正在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立近5年来,累计签约和达成意向性协议的资金超过了2000亿元。预计再用10年,试验区的年工业产值就可以超过1000亿元。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新三板扩容在即 创新机制有望落地
下一篇:青海省主要的投资政策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最新更新
[相关说明]金融界代表就如何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创业信息]各地两会中关于创业和农民工就业的提案
[创业信息]各地两会中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提案议案
[时政要闻]地方两会提案议案之——促进中小企业发
[政策法规]关于开展2010年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
[政策法规]关于提高201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
[发改委]保增长成效显著 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协
[经济动态]工信部清障跨行业兼并重组 新政静待两会
[经济动态]多举措全方位 五部门共谋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动态]央行称近期不出台楼市调控新政
[经济动态]中国人寿业绩预增200%以上
[经济动态]外管局局长易纲:中国不存在外汇管制与
[经济动态]唐家岭:这里不是贫民窟
[经济动态]石化巨头布局拓展加油站非油品业务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