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政务中心 >> 经济动态 >> 正文
 
生态VS发展 畜牧业何以鱼和熊掌兼得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初春,为了印证一个新闻事实,记者乘车前往青海三江源。

  车疾行340多公里到达目的地——海拔3500米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河北乡黄河村牧场。县乡的干部已等候在村口,径直带我们去往牧民俄项家。我们满腹狐疑,在眼前这样一个高寒偏僻、外人罕至的大山里,能找到我们所需求的答案吗?山穷水复疑无路,忽见拐弯处一面山坡上挤满牛群,许多藏族牧民在牛群旁笑呵呵地望着我们一行。记者成竹在胸,端起相机直奔牛群辨认,映入眼帘的许多牦牛正是特征鲜明的白鼻面大通牦牛新品种。

  案底揭开,疑问消除。

  殊不知,这白鼻面的大通牦牛新品种非同一般,它是野牦牛和家养牦牛的杂交后代,是青海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殊荣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由青海大通种牛场荣誉出品,是这个场与国内诸多优秀专家多年潜心研究攻关获得的世界级优秀成果。

  此答案的重要意义在于:

  地处三江源的青海省,为保护中华水塔及脆弱的高原生态体系,确立了实施生态立省的发展战略。而三江源地区是百万各族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原畜牧业基地,一方面要减少养畜量,解决业已严重的草场超载问题,保护、恢复急剧恶化的草原生态,另一方面要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不断提高各族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那么,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实现保护和发展鱼与熊掌兼得?

  黄河村支部书记索南的一番话可作注脚:保护生态,留一片绿地予子孙,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我们懂。现在村里也在积极搞退牧还草,可利用草场少了,而人口有增无减,要使人心稳,收入增加,生活不断改善,就一定要搞好草原基本建设,走精养畜的高效畜牧业之路。近年来村里引进大通牦牛新品种搞牛改,虽然操劳辛苦些,但效益明显,大家积极性很高,无不争先恐后。

  转变传统生产模式,养优质畜,以少胜多,走高效畜牧业之路,无疑是黄河村牧民群众开解草场载畜要减、牧民收入要增矛盾的金钥匙。

  事实上,黄河村的范例只是一个缩影。目前,在青海乃至我国西部一些省,许多生态脆弱的高寒牧区,一个以引入大通牦牛搞牛改的浪潮正澎湃而起。尤引人注目的是,一向在科技养畜方面被动的牧民群众,这次却纷纷主动出击,竞相搞牛改。在黄河村记者了解到,牧民桑周不惜花万元重金从外县抢购种牦牛;受重托的村长任青为给乡亲们大通种牛,打铺盖睡在乡政府不挪窝。黄河村被县上树为牛改示范村后,与之比邻的下知迈村牧民放狠话:如果你们搞不好牛改我们就要摘走示范村的牌子。

  连这么偏远区的牧民尚且如此,大通牦牛现象之热可见一斑。探究其背景意义,生动体现的正是青海积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在三江源建设方面开始显现的可喜成效。

  人们记忆犹新,过去在青海着力推广的绵羊改良、牛改举步维艰。如费九牛二虎之力推广的半细毛羊改良功败垂成,如今所剩无几,巨额投资几乎打了水漂。而现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通牦牛热却在熊熊燃起。这里同样有投资增加、管理难度增加的问题,诚然也有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然而不同的是牧民的积极性起来了。何以如此?一语以蔽之,背景不同了。其一,生态最脆弱的高寒草地,恰恰是多以养牛为主的牧区,生态恶化,牧民备尝苦果,而保护三江源,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政府埋单,退牧还草,给恶化的草原以休养生息,是牧民理解和不二的选择。其二,可利用草场少了,科学养畜,养优质畜,提高个体效益,同样是牧民在一般情况下实现增收的不二选择,引进推广优良的大通牦牛恰逢其时。当然,实施移民战略,转移劳动力,则另当别论。

  例如,这两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在子科镇黄清村建成了全县首个牦牛复壮繁育基地,先后引进150头大通牦牛种公牛进行复壮示范,目前已累计复壮牦牛6312头。海北藏族自治州实施牲畜种子工程建设,2002年开始,从大通种牛场引进种牛,对全州四县一场牦牛进行提纯复壮。截止2008年,项目共引进种牛3000头,使项目区68750多头牦牛得到改良,生产含1/4野血牦牛32725余头。而今,大通牦牛新品种已经成为青海黄南、海南、果洛、海北等地各牧区竞购的香饽饽

  一项国家级的科技鉴定说: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培育的大通牦牛产肉性能比同龄家牦牛可提高30%以上,其后代产肉性能可提高20%以上。同时,利用大通牦牛复壮家牦牛后,后代在产绒性能、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青海大通种牛场是全国惟一的以繁育良种牦牛为主的国有种畜场。据该场场长何晓林介绍,近几年来,根据省政府进行农牧业产业调整和百万牦牛复壮工程的部署,省财政下达了大通牦牛复壮项目,由省农牧厅主管,大通牛场具体承担项目的实施,2002年以来共向社会推广大通牦牛种公牛近8000头,目前其良种已辐射到新疆、西藏、内蒙、四川、甘肃等全国各大牦牛产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调查表明:从19992005年,大通种牛场向全国销售的种牛每年约改良家牦牛30万头,每头改良牛增加经济收入327元,比原来提高25%以上,平均每年至少为社会增加4288.63万元的经济效益,用于该成果的每一元研制费用平均每年可为社会增加9.51元的收益。至今大通牦牛良种推广的社会总效益已近4亿元,取得可观经济效益。

  青海省现存栏牦牛约500万头,是世界上牦牛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但青海省牦牛生产性能较低且逐年退化,可挖潜力巨大。现在国家和省上已将大通牦牛培育技术列入重大成果推广和成果转化项目,将更加有力地推动这项利国利民之事业。

  风物长宜放眼量。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广大牧民的积极参与,生态立省,从关键抓起,青海畜牧业依然可以做到双赢 (作者: 子乙)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谢韫
上一篇:湟中五万余农民工转移就业 计划转移就业12.5万人次
下一篇:互助土族自治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帮助群众创业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重要通知]青海省中小企业项目库入库及资金需求登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最新更新
[经济动态]青海湖封湖育鱼以来湟鱼可捕资源量增至
[时政要闻]中小企业将成银行争夺主战场
[时政要闻]船舶业振兴规划发布 后年我国造船将占世
[时政要闻]谁解中小企业“差钱”之痛
[时政要闻]本轮经济震荡回升 扩大内需存在四大问题
[时政要闻]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7省出
[时政要闻]商务部副部长:外贸上半年负增长已成定
[时政要闻]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今年加工贸易禁
[时政要闻]发改委预期70亿补贴拉动逾千亿消费
[时政要闻]国务院批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
[时政要闻]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
[经济动态]青海油田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在格炼投入
[经济动态]同德县四项措施确保三江源建设养畜项目
[创业信息]回乡创业为青海化隆经济注入新活力 拉面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