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以矿藏丰富而享誉世界,素有“聚宝盆”之称,但已探明的矿藏主要集中在盆地东部的察尔汗盐湖一带。而中外专家在刚刚结束的柴达木西部千米钻探一期钻探中,惊喜地发现100层的盐层及其他稀缺矿藏,这一发现为研究和开发柴达木盆地能源和钾盐等矿产资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介绍,柴达木盆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新生代以来就处于封闭状态并沉积有上万米厚地层的盆地,地层详细完整地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盆地演化及西北地区干旱化过程。但由于我国早期对西北干旱化过程等研究相对薄弱,基本上没有开展大型的研究项目。为了详细揭示西北地区逐渐干旱化过程、青藏高原隆升原因和研究柴达木盆地盐、油、气成因,今年5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德国图宾根大学牵头,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我国兰州大学等多家科研院参与实施的柴达木西部千米科学钻探开钻。经过5个多月的钻探,第一期钻探于10月22日结束。科研人员经过对资料、数据的初步整理和研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柴达木西部虽然是整个盆地较早隆起的区域,但西部区域在隆起时并不均匀,我们这次选定的钻探地点沉积速率相对慢,土层深度代表的时间跨度却很大,大约是1米土层代表1万年。”方小敏说,科学钻探钻到离地面17米时就发现了盐层,直到400米的深度时仍有盐层发现。钻探获取的岩芯显示,柴达木西部区域地下藏有大量盐层,明显的盐层总计100多层,其中厚度2米至3米以上的单层就有20多层。在203米至206米处又发现3米厚饱和卤水矿,富含钾、硼、锂、碘、镁等成分。如以半径10公里计算,这么密集而厚实的盐层,最保守的估算也是非常大的盐类矿藏了。为了获取中新世全球大降温以来的连续气候环境记录和了解大降温事件对青藏高原北部、西北内陆干旱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寻找新的盐类和卤水矿藏,中外专家近日经过现场考察后,决定明年在原钻孔继续实施钻探,计划钻探度为1400米至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