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青海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把我们的事业比作一辆疾驶的汽车,干部的执行力就如同汽车的传输系统,干部的内驱力就如同汽车的动力系统。传输系统不畅、动力系统不灵,汽车就会行之不远;执行力不强、内驱力不足,新青海建设就会徘徊不前。
内驱力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内驱力产生于人的内心,是自我加压、自我进步的内在动力,是战胜困难、改造世界的力量源泉,其外在表现为强烈的发展意识、发展要求和发展激情。内驱力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奋进状态,而不是少数干部身上“推着走、拨着动、不推不拨就不前”的被动状态。在继续强化执行力的同时,我们要切实增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为建设新青海提供更持久、更强大的动力支撑。
增强内驱力,要有激情和韧劲
有志者事竟成,大志成大业,小志易小满。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青海,是当代青海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每一个青海人都要为之坚定信念,为之勇于担当,为之奋斗不止。格尔木人前赴后继、种树不止,克服“降水稀少、土壤贫瘠、干旱荒凉”的自然障碍,把“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孩子都难”的荒漠戈壁变成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这个事实启发我们,事业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业绩也没有。虽然青海地处条件艰苦的高原地区,但这不是我们甘于贫困的理由。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别人能干成的事,我们同样能够干成;别人没有干成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够干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继续解放思想,切实转变作风,瞄准先进、盯住一流,激发工作热情,强化工作责任,增加工作动力,一年一年、一天一天、一件一件,坚持不懈地做好建设新青海的每一项工作。
增强内驱力,要有能力和水平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政以立学为要”。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日趋增多,破解发展难题、突破发展瓶颈的难度日趋增大,这对我们的领导能力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作为建设新青海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各级干部必须“读万卷书,学万种长,谋万人事,立万般业”。
学贵有恒。要自觉养成爱学习、会学习、勤学习的习惯,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情趣,广泛深入阅读各方面书籍,开拓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
学贵有情。要带着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之情、对人民群众的挚爱之情和对新青海建设的热忱之情,放下架子、沉下身去、静下心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把人民群众的要求转化为决策、思路和业绩。学贵有用。要紧密结合“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的实际,全面把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不断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难题,增强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的本领。
增强内驱力,要有机制和氛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确定之后,机制就是决定因素。增强内驱力,既要靠干部自觉、自省、自律,更要靠机制的约束、制度的保证和环境的造就。要加强增强内驱力的制度建设,做到导向正确、责任明确、奖惩分明、约束有力。
拿好指挥棒。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业绩选干部,让干部在工作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对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给他们让位子、压担子;对那些只说不干、说多干少、华而不实的干部,让他们靠边站、挪位子。
用好标准尺。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推动工作落实的责任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转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把工作精力放到狠抓落实上来。建好大舞台。营造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持宽容失败、鼓励创业的舆论导向,形成赶超先进、提携后进的社会环境,让广大干部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的创造热情和才华充分迸发。
——摘自强卫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