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雷 将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两个总部合二为一,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神华集团)的内部整合从11月底已悄然启动。这意味着,这家央企中位列第二、国内最大的煤炭企业整体上市计划有了更实质的布局。 整合方案显示,实施“两总部”整合后,神华集团将实现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统一管理”的总部管理模式,形成“集团(股份)总部——所属子(分)公司”的两级管理模式。 记者获悉,此次整合是在国资委直接督促下展开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就此强调,神华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加快“两总部”整合。 曾参与多家央企改制的上海天强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表示,国资委力推央企总部的整合是大趋势,是实现央企整体上市的必然步骤,神华集团的整合或可视为央企整合的风向标。 国资委推动 神华集团现行的组织构架是在2004年底形成的。当时为了实现旗下资产的上市,成立了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神华股份)。由此形成了神华集团和神华股份两个并行的总部。 祝波善告诉记者,类似神华集团两总部并立的情况在央企很普遍,当年很多央企为了便于上市成立了股份公司,上市资产由股份公司负责经营,未上市部分则由集团负责。 他表示,虽然中石油、中远等央企也进行过内部整合,但严格意义上,目前央企中只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实现了两总部的真正合二为一。 记者获悉,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在参加神华集团党组中心组学习讨论时指出,神华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加快“两总部”整合。由此神华集团提出在三季度实施整合的目标。 之前,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也成为神华集团下决心整合的一个注解。李荣融时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企业产品积压、亏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构架层次太多,对市场信息反应太慢。中央企业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对决策程序、信息传递和执行效率等进行全面检讨和改进。 神华集团两总部整合是从今年7月份开始推行的,其间为了明确集团与股份的法律关系,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和避免同业竞争,多次与证监会和联交所进行沟通。最终的方案于11月中旬得以推出。 接近国资委的人士透露,类似神华这样两总部整合如果成功,不排除在央企内部进行推广。 整合过程 此次整合后,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各设置一套机构,除财务部以外,其他实行机构独立、人员共享,人员进入股份公司,存续业务的管理由股份公司托管。“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神华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记者获得的整合方案称,“两总部”整合前,神华集团总部和股份总部在管理上,出现了部分管理交叉、多头领导、管理真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其实这样的问题在很多央企内部都存在,核心资产在股份公司,非上市资产在集团管理,但这两部分资产实际上存在很多交集,这就造成一个决策需要两个总部的不同部门研究通过。”祝波善称。 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在整合的内部会议上也称:一个部门领导,最少的分管10人,多的30多人,有的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累得不行,却因管理幅度大,研究不透、参谋不够,常常事倍功半。从部门协作来看,因为有的是职能交叉,有的是多头领导,一个事情、一份文件,需要几个来回,影响了效率。 之前,占神华集团利润14%,销售收入达到420亿元的电力板块竟然没有专门的电力管理部门去管理。同时,神华集团今后每年的年均投资将达到1000亿元,之前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进行把关。 在部门设置上,此次整合依据的是板块管理模式,新增设了“煤炭管理部”、“电力管理部”和“煤制油与煤化工部”,实现了板块业务管理资源的重组。这使得神华集团的核心产业煤炭、电力、煤制油与煤化工均有了专门部室实施专业化管理。同样,包括造价中心等在内的专业化管理职能部门也得以设立。 整合方案还对神华集团生产、运输、销售产业链提出了单独管理的模式。新设立的“生产指挥中心”和“销售管理部”,神华人士称,将实现产、运、销各环节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和优化配置。 记者了解到,整合后虽然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但有些部门在集团和股份内部的名称略有不同,如在股份层面的企业文化部,在集团内则称为党建工作部。 最新的消息显示,神华两总部整合的处长竞聘工作已经完成,12月7日,62人分别担任近20个部门的处长。“这实际上是整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各职能部门通过增设部门副职和内部处级管理层,细化管理流程。”上述神华人士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