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孙健芳 程志云 胡蓉萍 货币政策正在步步收紧。
1月份头两周放出的1.1万亿信贷,超过了监管层的预期。
1月18日,央行货币政策司紧急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研究2010年1月份前两周货币信贷投放情况。1月22日一早,银监会召集各大银行负责人,部署银行信贷规划。而1月18日央行已经对1月份前两周放贷规模增加较大的几家银行实行惩罚性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
接近央行人士表示,信贷政策已经由传统的控制总量和价格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步向行政手段回归。
下一步,央行将走哪步棋?
谁在推动天量信贷?
让央行和银监会紧急行动的背后是资金再次大规模泛滥。
1月份前两周,银行新增信贷超1.1万亿,直逼2009年1月份1.62万亿的天量信贷规模,也超过各级监管机构甚至决策层预期。据了解,这1.1万亿新增贷款中,部分银行半个月放贷超全年计划的50%。
为什么各家银行都在与时间赛跑,提前大规模放贷?
“去年很多项目都淤在手里了,审贷工作早就做完了,就等着今年1月份开闸之后手里有额度就可以集中放出去呢。”一位工商银行人士告诉本报。 另一位中国银行人士也表示同样的理由,“去年年底我们行项目储备就已经达到数万亿了,头两周其实就是把去年积累下来的单子做出去”。
当然,争夺客户也是银行在前两周拼命放贷的另一个主因。
“每家银行争夺的都是那几个大机构,大家提供的利率和服务也都差不多,如果你听话,不放贷款,等你想放的时候,客户都跑掉了。”上述工商银行人士说。
当然,最主要是银行都在与央行调控的时间窗口赛跑,“政策肯定得变盘。”民生银行北京分支机构人士告诉本报。工商银行的人士也担心“一旦监管政策口风变了,开始收紧了,那银行利润就无法完成了”。
这些人士普遍表示,虽然放贷有风险,但去年的经验证明,谁走在前面,谁就获益最大,风险也往往最小。除了银行贷款释放的流动性,外汇顺差和财政收支变化也给市场倾注了大量的流动性。
今年1月上旬,海关统计数据出口同比增幅超过14%,虽然进口增长超过40%,但顺差在继续扩大,这给央行带来流动性压力。
去年的财政收支状况也会给央行带来增量的流动性。中国历年财政在央行存款前三个季度逐渐上升,到年终急剧下降,这些情况在2009年依旧。就此央行副行长苏宁曾表示,这也会导致基础货币投放。
权威人士表示,超预期的信贷投放和充裕的流动性已经引起国务院的重视,据悉,每天国务院都要看信贷投放数据,而以前国务院只是看一下月底数就可以。对此,央行忧心忡忡,于是紧急召开会议对银行贷款开始进行控制。
1月18日央行会议一方面要求银行按照节奏平滑放贷,另一方面,对于1月初放贷较高、并且放贷速度没有降低的几家银行,实行差额存款准备金率,这实际上是一种惩罚性措施。
一位中国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中行受到了监管层批评,要求均衡放贷,差别存款准备金的确是要提高,但是暂停放贷并不是监管层的行政命令,但中行也没有全部都停,而是分行层面自己停的。
华夏银行海淀区一家支行信贷部客户经理表示,从1月14日开始就陆续下达规模控制的通知,从开始不怎么严厉到渐渐严厉,要求暂时不放新增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