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二十七万余亩,增加粮食产量近七万吨,惠及人口二十二点五万人
青海新闻网讯地处我省东部、全长321公里的黄河谷地,土地后备资源近200万亩。为充分挖掘有效的耕地资源,我省将对黄河、湟水流域未利用土地进行大规模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27万余亩,增加粮食产量近7万吨,人均增加收入1600余元,惠及人口22.5万人。
青海东部黄河谷地,区域内有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贵南、贵德,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同仁,海东地区的循化、化隆、民和8个县,是青海省境内仅次于湟水河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区。国土面积3.7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人口117.66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2%。是我省海拔最低、光、热、水资源匹配最好的地区,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是我省水电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对黄河上游的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团结和谐十分关注。2007年10月省国土资源厅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申报青海黄河谷地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区分别由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和积石峡等四大项目片组成。根据项目规划建设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农田防护林等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1.8亿元。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新增耕地27万余亩,项目区人均耕地由现有的1.36亩增加到2亩以上,可增加粮食产量近7万吨,人均增加收入1600余元,惠及人口22.5万人。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于2009年开工,2014年完工。
此项目的实施,对于坚守我省813万亩耕地“红线”、拓展土地利用的新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推进青海“四区、两带、一线”经济发展战略,将产生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