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人曾经的骄傲
铺面陈旧、通道狭窄、货物档次不高,来来往往的商户和顾客挤在一起,一间小小的铺面既是仓库又是居室,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这是1月6日,记者在西宁市小商品批发市场看到的一幕。
初建于1989年的西宁小商品批发市场给许多市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它与随后建起来的青海东部百货批发市场、西宁吉盛小商品批发市场共同成长,让望着外地繁华大都市的西宁人很自豪,这些市场是西宁人曾经的骄傲。在这三个市场里,几乎没有西宁人买不到的小商品。三大市场经营面积近4万平方米,经营商户近3000户,年交易额6亿多元,上缴利税上千万元。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辉煌早已成为历史,现在的批发市场早已苍老。面对这一现状,青海东部百货批发市场的负责人马显云说,由于批发市场大多建于上个世纪90年代,缺少总体规划,消防通道缺乏,建设时对停车、人流量考虑不够,人流、物流混杂,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层数少,土地利用率低,整体形象比较差。
“消防隐患是我们最头疼的事。你看,一间铺面销售货物,也当仓库,还在里面做饭、睡觉,万一有个意外就坏了。”马显云担心地说。
打造小商品集散中心
“国家支持西部大发展,青海迎来了历史发展的大机遇,多条运输线从青海通过。小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地,将会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这个大的发展机遇下,重新修建批发市场有着很大的发展前途。”1月7日,西宁市城东区区长韩生才满怀信心地说。
根据城东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城东区将西宁小商品批发市场、青海东部百货批发市场、西宁吉盛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整合,投资10亿元打造青藏高原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暂称西宁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青海东部百货批发市场拆迁工作已经展开,规划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鉴于市场长远发展的需要,市场将采用轴线组团式布置。“轴线”体现市场空间发展的时间次序,尊重市场空间的客观要求。市场大量的人流,带动了其他多种商品的形成和繁荣,市场的餐饮服务业、商业金融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批发市场建成后,将容纳更多的货物量,商户集中,交易量大。同时,提供两万多个就业岗位,可以带动周边餐饮、运输、宾馆等行业的飞速发展。拉动内需,增加就业,加快三产发展。”韩生才说。
批发市场要拆了
根据规划,今年3月底以前,青海东部百货批发市场拆迁完毕,5月份以前动工,明年5月份以前竣工。西宁小商品批发市场今年8月份开始拆迁,10月份动工建设,明年年底竣工。西宁吉盛小商品批发市场今年年底前拆迁完毕后开工建设,明年年底竣工。
预计总投资10亿元的新市场建成后,占地100余亩,建筑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经营面积25万平方米,可入驻商家10000户,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
新市场美丽容颜
据了解,新建的市场将商户生活、经营、库房完全分开,经营区域分区布局,合理设置,市场内设有步行街、景观带、绿化带、休息广场、地下设停车场,甚至有屋顶花园。整个市场以南北方向中心景观带为轴,贯穿两个入口的中心景观带,连通各个步行街,沿街绿化带以及东侧绿化隔离带对市场呈环抱之势。
总体规划为两大功能区:市场区和配套公寓区。市场区占据基地的大部,划分为合理规模的相同单元,相邻单元之间消防通道相隔,保证各单元的独立性,并且共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市场环境总体格局突出“一轴三线”。整个地块,以南北向中心景观带为轴,贯串起两个入口的中心景观线,连通市场各个步行街区。线形沿街绿化带以及东侧绿化隔离带对市场呈环抱之势,以及主要道路轴线,串连起各个景观节点,在步行街和广场形成交汇。
中心广场,由主入口向东,设置较大空间尺度的中心广场,与线形街道相呼应,使得市场外部空间收放有致,尺度宜人。妥善地处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空间尺度关系,形成了良好的空间环境景观。广场内布置旗杆、硬地、小品、灯饰等,营造了人性化的广场空间。
新建的市场将设4个屋顶花园,结合大型采光顶布置绿化,创造出极富特色的立体景观,丰富市场景观层次。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内的消防设计,市场采用集中式中央空调系统,每个街区独立布局,街区之间都有消防通道与周边道路贯通,便于人员疏散和消防车通行及消防登高作业。市场内将采用垂直与平面相结合的方式划分防火区。地下商场每个防火区面积小于200平方米,设备用户每个防火区均小于1000平方米。地上商场每个防火区面积均小于5000平方米。商场内任何一点到最近的疏散出入口的距离都小于3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