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隆回族自治县川水地区4万多亩冬小麦已成熟,农民抓紧收割,力争颗粒归仓。亩产达到了500公斤,比春小麦增产100公斤,总产2000万公斤以上,川水种植区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将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全省最大冬小麦生产基地之一。
多年来,该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宜干旱、冷凉型气候,适宜市场的化隆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应用增施有机肥料、分层施肥播种等一整套增产技术措施,重点在甘都、群科、牙什尕等沿黄灌区发展高产、优质冬小麦。并向支扎、雄先、昂思多、初麻和金源沟岔水地延伸,到2010年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万亩,占沿黄谷地种植区小麦种植面积的65%以上。
通过粮果间作形式,重点开发薄皮核桃、大接杏、软果梨、冬果、花椒、酥梅梨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杂果果品生产,特别是优质薄皮核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07-2009年,先后斥资300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00万元,在川暖灌区连续实施了优质薄皮核桃建设项目,并将建设重点放在群科农业示范核心区,经三年的大规模实施,在群科镇核心区已累计完成种植面积11215亩(粮果间作),栽植辽核、鲁光、中林、西林等薄皮核桃优良品种苗木26.916万株,在全县建立百亩以上标准示范园15个,面积达12000亩。
化隆县境内的李家峡、公伯峡、苏只、康扬是黄河上游的梯级电站,现有水域面积11万亩,位居全区之首。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优势,通过水面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虹鳟鱼、金鳟鱼、鲢鱼、草鱼、鲤鱼网箱养殖。在先口一村投放鲢鱼、草鱼、鲤鱼等淡水鱼苗2万尾。在甘都镇苏只库区西滩村设置网箱12个,于去年11月投放金鳟鱼、虹鳟鱼2.4万尾示范养殖。经过半年的无公害养殖标准饲养,鱼的体重平均达到三百多克,每条鱼月增40克。一条鱼可以长到0.5公斤左右,按市场价每公斤30元出售,收入相当可观。
同时,该县充分利用川暖灌区物产丰富,气候宜人,农业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和李家峡、康扬、公伯峡和苏志等大中型水电站这些资源优势。近年来,相继建成了牙什尕盘龙曲玛、群科团二、园艺场、日兰、向东和公伯峡等6个"农家风情园"。通过大力发展集水上游乐、池塘垂钓、果园采摘、农家园休闲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农业,辐射带动全县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