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大通县非公企业共28家,其中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非公企业10家,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非公企业18家,共有党员351名,从业人员13023人。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公企业党组织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强化措施,努力促进企业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为非公企业办实事、解难题,确保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宣讲形势,增强企业主“信心”。针对一些企业主不能全面、及时了解中央和省、市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的问题,主管部门组织全县“两新”组织、中小企业、社区负责人,通过召开交流会、经济工作座谈会、政策讲座、板报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帮助非公企业“过冬”的政策和措施,促使企业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振奋精神、增强信心。截止目前,全县共举办交流会、座谈会等26场,参训企业党员、职工达2420余人次。
发挥作用,突出党组织“核心”。非公企业党组织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教育工作,搭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充分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化解劳资矛盾,解决利益纠纷,促进企业内部的团结。会同全县116个工会组织对非公企业员工进行《劳动法》、《公司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防止出现侵害非公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营造了团结、文明、和谐的企业文化。
共克时艰,让企业员工“安心”。针对企业员工收入减少,思想不稳定等情况,在全县开展“两新”组织大走访活动。企业党组织深入到员工中,了解员工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对家庭困难的员工,与相关部门人员上门走访慰问,并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提供帮助,协助企业负责人积极稳妥地处理好各种矛盾,进一步做好安商、稳商、留商工作。截至目前,先后走访了28名非公企业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125名非公企业特困党员,为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80多件,提供帮扶资金3万余元。典型引导,使企业员工“齐心”。以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多为企业做贡献”、“劳动竞赛”、“党员示范岗”、“三争一树”(争当生产模范、争当技术标兵、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等活动,引导企业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和激励广大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使员工自觉的向党员看齐、靠拢,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在全县积极推广大通建筑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天麒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党支部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和做法,引导企业面对金融危机既要充分估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又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深挖潜力,让企业围绕“中心”。非公企业党组织按照“从简务实”的原则,引导职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倡导开展“厉行节约、节能降耗”、“提升质量、创建品牌”等活动,通过“两节两降一减”(节省用水用电、节约办公用品、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企业耗能、减少原材料使用)措施,帮助企业利用好每一份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各项开支。对非公企业管理方法、经营方式、技术创新等体制机制进行大胆尝试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整合各项资源,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