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技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基础,对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多年来,经过青海环保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在环境科研、污染防治技术、环境咨询服务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推广体系,逐步形成了开放、竞争、协作的环境科技创新机制,环境科技水平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我省先后开展完成《青海省环境预测与对策研究》、《阿尼玛卿山综合考察报告》、《青海省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及规划研究》、《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青海湖水位下降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湟水流域环境综合整规划研究》、《青海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黄河源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补偿机制研究》和《青海省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研究》等一批国家、省部级重点环境课题研究工作,多项成果获得青海省、环境保护部成果登记。完成《青海省硅铁企业粉尘治理与硅微粉回收技术试验研究及示范工程》、《青藏高原地区酿酒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净化回用和沼气回收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自焙槽烟气聚凝新干法静电净化技术示范工程》等14项治理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
2009年以来,环境科技又迈开新的步伐。1月5日,青海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承担完成的《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报告》及其数据库等相关成果通过技术论证。1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参与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月10日,《青海省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验收。目前,根据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的统一部署,启动了《青海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全省县级以上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全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调查与评估等工作。这多项工作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工程,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据悉,全部工作将于年底前完成。3月24日,国家科技攻关“西部专项”重大项目“西部大型水电工程对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评估”课题通过验收。
当前,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中期评估工作顺利完成,青海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的一批课题有序开展,《青藏高原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综合环境功能区划》和《铬盐场地污染修复研究》,以及建立生物多样性服务与共享平台等一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正式启动。
青海环境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使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批成果被转化用于环保工作实践,正在生态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环境科技越来越密切服务于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未来青海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