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0日讯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达到资金回笼高峰。在连续6周实现净回笼后,央行共回笼资金6630亿元。不过,由于此前央行向市场释放了大量流动性,目前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央行回笼货币的压力仍然存在。
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
11月19日,央行发行了550亿元3月期央票,同时进行了200亿元91天期正回购操作,二者利率仍与上周持平,分别为1.328%和1.33%。分析人士认为,即使1年期央票一、二级市场利率继续扩大,但是在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经济政策基调前,利率不会上调。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950亿元,对冲掉到期资金后,央行本周实现资金净回笼930亿元,这也是央行连续6周实现净回笼。此前两周央行分别净回笼资金1230亿元和810亿元。
国庆节后,央行已经连续6周从市场净回笼资金。在这短短6周的时间内,央行回笼资金超过万亿大关,在对冲掉到其资金后,净回笼资金达到6630亿元。
专家:为减轻流动性压力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说,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属于正常操作。由于此前央行已经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尤其是9月份央行曾净投放资金2790亿元,央行此轮回笼的资金量正好可以对冲掉此前投放的资金。
一城商行债券分析师则表示,截至10月份,银行信贷投放量已经达到8.92万亿元,因此央行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可以有效减少银行可贷资金,达到控制信贷投放的效果。
此外,外汇占款增加也成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的重要原因。9月份我国外汇占款高达4067.69亿元,10月份外汇占款虽然下降至2285.58亿元,但仍处于高位。
宏源证券指出,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存在被动因素。由于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央行需要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以减轻流动性压力。
“虽然央行连续净回笼资金,但是市场资金面仍然比较宽裕。”一城商行债券分析师说,央行回笼货币的压力仍然存在,预计年内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还会以净回笼为主。
从资金市场的情况来看,基本符合上述债券分析师的判断。虽然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力度增加,但19日中国银行间市场7天期回购定盘利率为1.3800%,低于18日的1.4050%,显示市场资金面仍然充裕。
吴晓灵:明年有可能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称,目前经济已经企稳,明年应该给央行选择工具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届时有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并不代表政策的变化。她同时预计四季度当季的经济增速可达到9%。
吴晓灵是19日在中央财经大学题为《对中国经济形势及货币政策的分析》的演讲中作出如上表示的。她认为,中国短期内没有通胀危险,但是会促成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明年要控制货币、放活金融、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其中,控制货币并不是紧缩,而是使货币政策回归适度,把现有的钱盘活。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只改变货币的结构,不会改变货币的供给,因而明年要想货币政策回归适度而对经济不形成打压,就是要放活金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