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邮电通信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邮电通信业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均有了质的飞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从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变为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投资规模不断加大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加大邮电通信业投资力度,从1950年的4024万元年投资额扩大到2008年的3128.0亿元,年均增长16.7%。 60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业的投资建设经过3个阶段:1949—1978年,起步发展、探索中前进。1950年邮电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4024万元,1978年增加到41382万元,增长9.3倍。1979—1998年,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投资规模由1978年的4.1亿元扩大到1998年的1771.7亿元,年均增长35.4%。1999—2008年,投资建设持续迈进。投资规模从1999年的1708.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128.0亿元,但增幅放缓,年均增幅为5.8%。 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大规模投资建设,我国综合通信能力迅速增强,网络规模容量、技术层次、服务水平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我国电话网络规模在世界的排名,从1985年的第十七位跃升至第一位。 邮政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邮政网络建设成绩显著。建国初期,全国(除西藏)只有26328处邮电局所。到2008年底,营业网点达到6.9万处,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1.6倍、39.3%。邮路总条数达到2.1万条,邮路总长度达到369.3万公里。建国初期,各类邮政汽车只有427辆,火车邮箱3辆。2008年底,邮政业拥有各类汽车8.6万辆,火车邮厢356辆,邮船3艘,邮运飞机15架。同时,邮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建国初期,邮政作业处理基本是人工完成。2008年底,全国邮政拥有悬挂输送机153套,信函、包裹、印刷品分拣机206套,报刊分发流水线84套;邮政计算机总数达到23.3万台,网络服务器1.6万台,网络交换机1.9万台;已建成覆盖全国200多个中心城市、3.8万个电子化支局网点,其设备性能、覆盖范围和网络功能,均达到世界邮政先进水平。 电信业通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建国初期,全国长途明线仅14.6万对公里,长途电缆1635皮长公里。2008年底,全国光缆线路长度达到677.8万公里;拥有地球通信卫星地球站点1265个。建国初期,首都到各省会城市平均长话电路仅1.2路,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仅31万门。2008年底,固定长途电话业务电路达到29.5万个2M;固定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690.7万路端、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50863.2万门,固定电话网络规模十几年间跃升至全球第一;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4035.9万户,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了1560.3倍、175.8倍。移动通信和多媒体通信能力飞速发展。2008年,移动交换机容量达到114531.4万户;移动长途业务电路达到268.4万个2M;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居世界之首。2008年底,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发展更加迅猛,5年间增长5倍,达到10890.4万个,年均增长43.3%;数据通信网长途电路达到1583.4万个2M。 业务量快速增长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务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649.5亿元,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11161.4倍、930倍,年均增长17.1%、25.6%;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9108.2亿元,分别比1950年、1978年增长5691.6倍、727.7倍,年均增长16.1%、24.6%。1949年,我国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只有1亿多元。2008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401.8亿元,比1949年、1978年分别增长了1167倍、121倍;实现邮政业务收入960.2亿元,分别比1950年、1978年增长近1547.7倍、187倍,年均增长13.5%、19.1%。2008年,全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2247.7亿元,60年年均增长18.6%;电信业务收入规模已从1950年的1亿元扩张到8148.0亿元,年均增长16.8%。 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完成函件业务量73.6亿件,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11.3倍、1.6倍;完成包裹业务7936.7万件、汇票2.6亿笔和订销报刊180.7亿份,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27.6倍、58.0倍、41.6倍;完成集邮业务13.2亿枚,比1988年增长了7.1倍。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邮政业务与国际往来业务微乎其微。2008年,全国完成国际及港澳台函件业务量6600.6万件;完成国际及港澳台包裹业务量153.6万件,比1982年增长5倍;完成国际及港澳台汇票业务30.9万笔。建国初期,我国电话用户只有21.8万户。2008年,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达到6185.9亿次,固定传统长途通话量由1949年的0.1亿分钟增加到2008年的970.7亿分钟;移动本地通话量达到27443.3亿分钟;移动长途通话量达到1912.3亿分钟。 新兴业务不断涌现 快递业务蓬勃发展。中国邮政从1980年开办邮政特快专递(EMS)业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联系,在国内所有城市都开办了特快专递业务。2008年,全国完成快递业务量由1988年的153万件增加到15.1亿件,年均增长41.2%。 移动通信成新亮点。2008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由1988年末的0.3万户增加到64124.5万户,20年年均增长84.7%。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8.5部,超过固定电话22.7个百分点;移动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份额也迅速攀升至62.0%。 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199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1995年我国互联网进入社会化应用阶段。2008年末,网络覆盖到了全国31个省的所有地区和大部分乡镇,网民数从1997年的62万人增加到2.98亿人,居世界第2位;互联网普及率由1997年的0.1%上升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由1997年的25.4Mbps增长到640286.7Mbps,11年增长25207倍;IPv4地址数已从2001年底的0.2亿个增加到1.8亿个,全球排名由第九位上升到第三位;域名总数达到1682.6万个;网站数由2000年的26.5万个增长到287.8万个,年均增长34.7%;网页数达到160.9亿个(2002年1.6亿个);网络媒体的使用率达到78.5%;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我国已跨入信息时代。 增值电信业务成为电信业新的增长点。2008年,基础电信企业增值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1.3%。2008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6996.9亿条,6年平均增长51.3%。中国移动的彩铃、WAP、中国联通的“掌中宽带”等增值电信业务也迅速发展,为增值业务快速增长发挥了较大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