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政务中心 >> 经济动态 >> 正文
 
消息称我国2011年拟安排9000亿财政赤字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0日 双击滚屏
    中国拟在2011年安排9000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但若明年初欧美经济复苏企稳,压缩赤字规模,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 本刊记者 霍侃 | 文

  后危机时期,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两年有余后已转向"稳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2011年仍将延续,并被赋予新的使命,即发挥"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临近2011年之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收尾,同时"十二五"规划开局。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被动续建和主动扩张的动力并存。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下,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和增速,相应需要适度规模的财政赤字予以支持。

  本刊记者从接近财政部的知情人士处获悉,2011年拟安排9000亿元左右的财政赤字。其中,中央代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可能继续保持2000亿元的额度,中央财政赤字规模略降至7000亿元。

  当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2011年的中央政府预算和赤字,最终仍待明年3月的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在此期间,投资和赤字规模尚存变数,仍可能根据国内经济运行,物价走势,及欧美主要经济体复苏情况作出调整。

  "宏观政策的大方向已定,但具体力度和节奏会相机而变。"一位宏观决策部门人士向本刊记者这样提示。

  "十二五"开局新动力

  对于2011年的投资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兴业银行(24.21,-0.03,-0.12%)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意味着决策层隐含地允许2009年至2010年在"4万亿"刺激计划中已搭车上马的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中统筹考虑。

  明年中央政府投资的方向和结构设想,也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调整思路密切相关。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称,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

  本刊记者综合多个省份发改委的信息发现,2011年政府投资项目安排主要以"十二五"规划为依托,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重点是续建项目,以及新确定的前期工作条件具备、拟在"十二五"时期安排的项目。

  目前,地方政府某些领域的"十二五"专项规划尚在编制中。唐山市发改委在编报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草案时指出,此类项目的年度投资需求要与"十二五"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相衔接,可先提出2011年年度建设任务和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需求。

  保障性住房建设无疑将是明年政府投资的主要方向之一。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明年要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1000万套。这一数量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美银美林证券中国经济学家陆挺测算,完成明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需要投资1.3万亿元。

  此外,国家已确定,到"十二五"规划末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达到8%。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认为,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大量相关的投资建设项目在"十二五"末期投产,其中很多项目在2011年就要开始投资建设。

  适度控制

  "中国天生喜欢投资,对投资有体制性刺激,目前投资冲动并没有减弱,也没有迹象显示要调整下来。"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告诉本刊记者。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做好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草案编报工作的通知》。接下来的整个秋天,地方各级政府都在为谋划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而奔忙,内在冲动不言而喻。河北省宣化县发改局称,中央投资项目申报进入冲刺阶段,该局深入开展了"跑部进京"、"跑省进厅"、争资金、争项目、争招商"两跑三争"活动。

  "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不重视投资建设,特别是经济还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增加建设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张汉亚坦言。

  目前看来,地方政府预期的投资增长目标依然处于高位。以安徽省为例,即便考虑到信贷收紧、央行加息、产能过剩产业项目审批从严、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制约,该省仍然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30%左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承接产业转移、自主创新试点省、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均被视为投资增长动力。不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考虑到通胀压力,"十二五"规划项目摊子不能铺得太快,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到20%左右比较合适,"这20%也算高的,历史上都是15%-20%之间。"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已提出预警,明年上半年通货膨胀是主要矛盾,需警惕"两会"之后产业政策集中出台,带动各地争抢资金和项目资源,以及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加剧。

  在财政积极与货币稳健的政策组合下,如果财政政策执行、尤其是公共投资过于积极,信贷投放则难以控制,货币政策也难言稳健。2011年的政府投资和相应所需信贷,很大一部分由续建中的"4万亿"项目被动决定,若新增的"十二五"规划项目再大规模铺开,财政政策难免有滑向过于积极的风险。

  此外,尽管过去两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均在3%的安全警戒线以下,累计国债余额也在经济总量可以承受的20%左右,但还有相当大规模的地方隐性债务尚未纳入公开透明的统计之中。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学家王志浩认为,尽管官方财政数据看上去健康,但市场仍担心政府隐性债务问题,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的相关债务,担心这一非常规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滞后成本。

  因此,明年的政府投资和财政赤字应当适度控制。决策层已经流露出希望明年投资能够张弛有度的态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本月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进一步确认"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政策导向,提出要善始善终完成好"4万亿"投资计划续建、收尾项目,有序启动"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前期工作具备的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领域的盲目重复建设。

  在高善文看来,应该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以财政项目投放的时点和方向调节,兼顾促进新经济结构形成和宏观经济增长稳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滞胀"持续的时间。

  2010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也为明年适度降低赤字规模奠定了基础。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67万亿元,已超过全年预算收入2810亿元。粗略估算,全年财政收入有望超出预算收入约1万亿元,超收部分可能转入中央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安排来年支出。

  目前政府初步拟定的明年财政赤字规模,最终将在明年3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目前变数仍存。若明年初欧美经济复苏企稳,中国压缩9000亿元的赤字规模,既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适度控制政府投资的同时,提高投资增长的内生性,鼓励民间投资逐步替代政府投资,是多位专家学者提出的共同要求。如果政府投资势头过猛,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间投资,最有可能成为稳健货币政策的受害者。高善文认为,如果财政项目投放过快,稳健货币政策又使得贷款规模在明年下半年较为紧张,私人投资可能就会被严重挤出。

  本刊记者王长勇对此文亦有贡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中国物价维稳措施效应显现 重要商品价格回落
下一篇:国土部:坚决抑制地价过快上涨趋势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技术创新]百分通联进团购市场 高品质服务诠释团购
[政策法规]关于印发《金融企业选聘会计师事务所招
[财政厅]关于中央预算单位2011年深化国库集中支
[时政要闻]辽宁女巨贪罗亚平一审判死刑 曾被称“土
[时政要闻]公职人员强权雷语频出 自称弱势背后或藏
[时政要闻]调查称八成人认为存在汉语应用危机 专家
[时政要闻]新华时评:不得以任何借口触碰耕地红线
[时政要闻]栗战书:科学发展要有好的政治生态
[时政要闻]外交部发言人:中方强烈呼吁有关方保持
[时政要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举行大会
[时政要闻]破解城市看病难需对公立医院“动大手术
[时政要闻]年终特稿:2010年,中国反腐倡廉制度建
[时政要闻]陈浩明、黎延坤任佛山市三水区副区长
[时政要闻]公职人员自称“弱势”反衬制度监督渐强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