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西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的报道
青海新闻网讯进入新年以来,省城西宁的市场消费呈现出一派“牛气冲天”的景致。商场、超市人流如潮,餐馆、家电卖场消费火爆。据省商务厅初步测算,从1月18日至31日,全省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7亿元,同比增长15%。重点监测的13家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13.7%。西宁商家更是揽金3亿多元。
西宁市场的蛋糕是大是小?
漫步西宁街头,王府井百货、北京华联、颐高数码等现代化大商场,银龙酒店、西湖银峰、假日王朝大酒店等星级酒店,令人目不暇接。西宁人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托朋友从外地代买名牌服饰和数码产品了,因为国际顶级品牌的商品就在自己身边。特别是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西宁大型商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本地企业三田华联店、三田购物广场相继开业;大十字百货商店新宁广场分店扩建;西大街百货大楼新装修后的两万平方米卖场开业;万通购物中心5.6万平方米的超大卖场开业;北京西单、国美电器争相入驻。短短半年内,新增商场面积近20万平方米,几乎是此前西宁原有商场面积的总和。2005年10月,国字号老牌企业———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抢滩西宁,不仅为西宁零售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更标志着西宁零售业进入品牌化运营时代。
长期以来,除了大百、青百、纺织品、五四百货、宁食集团等有限的几个本土商业企业外,西宁的零售业始终处在一个规模偏小、档次不高、竞争不充分的层面上。自2006年开始,在北京华联和王府井百货的拉动下,西宁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百亿元大关,达到了119.51亿元。去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GDP占全省的43.98%的西宁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0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7%。按国际惯例,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是消费水平升级换代的临界点,超过这个水平,将以文化娱乐等精神产品的消费为主导。青海省人均GDP已于2004年突破1000美元。因此,西宁的市场其实一点也不小,关键在市场蛋糕怎么切分和分层发展的问题。
西宁人的购买力缘何而来?
当初,西宁王府井开业时,许多人曾担心“品牌货、价格高,西宁人能消费得起吗?”北京方面曾保守地估计西宁店年销售额在一亿元以上就相当不错。不曾想,三年后的2008年,西宁王府井百货店年销售额居然能达到4.8亿元,今年头一个月的销售收入就有8296.8万元。其相关负责人很认真地表示:决不能小看西宁人的购买力。
就此,西宁市商务局局长杨小民分析说:近年来,西宁作为正在发展壮大中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示范、窗口、支撑、辐射和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日渐富起来的青海人和外来投资创业者以及旅游者的购买力逐年增长。并且,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全省各州地市的消费集中到西宁,买房、上学人数的增多都会有相应的消费;而青藏线的建设,使西宁成为连接内地与格尔木的交通要道,带来的人流、信息流必将拉动消费。放眼全省500多万人口,面对200余万西宁人,由此使得西宁市在消费和住房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集中消费倾向。
与此同时,短短几年间,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纷纷登陆高原古城,大量商贸企业以其现代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西宁零售商业的档次,推动了商业现代化的进程,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刺激了本地企业的发展,大百、宁食、纺织品大楼、青百等知名老店经过改制重组,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从改变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营品种、提升经营品位等方面入手,不断发展壮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去年,全年新增改造社区便利店、便民店30个;建设改造农家店40个、三线连锁配送中心2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4个;建成莫家街、气象巷等8个标准化市场。另外,自西宁市开展创卫工作以来,加大了城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和牲畜屠宰市场的环境整治力度,取缔了农贸市场内活禽交易和管理混乱的早夜市,改善升级农副产品贸易及批发市场66个。目前,全市各类批发零售综合市场已发展到113个,基本形成了以城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的综合性、专业性批发市场和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的大中小型批发零售相结合的各类市场营销体系。这一系列的市场建设和环境改善也直接影响拉动着西宁人的消费热情。
2009年200亿元消费意味着什么?
新年伊始,西宁市商务局明确了今年的奋斗目标:确保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在去年170亿元的基础上达到200亿元;商贸服务业投资在去年20亿元的基础上达到30亿元。
在西宁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依然是进一步凸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作用的重要方面。可以说,西宁市的消费市场依然蕴含着很大的潜力。
针对当前西宁市商贸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较低,消费需求依赖省外市场程度高的实际,在新的一年里,西宁市将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目标,以做强西宁,服务全省为己任,坚持打基础、抓当前、谋长远、增后劲,抓紧研究编制西宁市市场整体规划,以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为手段,筛选酝酿17个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走出去招商引商,将国内外知名的大品牌引入西宁,改造提升传统的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达到“培育市场、引导消费;引领时尚、扩大消费”的目的。
事实上,到今年底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意味着西宁人多花钱消费30亿元,年人均消费将接近万元,进入中等消费水平城市行列。资料显示:2006年,以全国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2为线,超过此平均水平的城市有73个,低于的有27个。而西宁是当年惟一的一个低于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省会城市。另一方面,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时,又意味着社会消费总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后,对商贸流通业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市场规划建设还是流通服务水平乃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都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