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贺文 得渠道者得天下。对于陷入贴身肉搏战的中国饮料行业,尤其如此。
在本土饮料企业中,娃哈哈对渠道的控制力之强,业界皆知。即便如此,宗庆后仍不满足。他向本报透露,准备在半年内对其经销商体系动一次“大手术”。
按照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的计划,娃哈哈的经销商网络将裂变为两套,一是原有的三级通路(经销商——二级批发商——终端),二是新增的二级通路 (经销商——终端)。如此一来,娃哈哈的经销商总数将在半年内由现在的4000多家增至上万家。这背后的直接压力是宗庆后的野心:娃哈哈在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过千亿。
宗常年亲自跑市场、抓销售,他认为,现在的娃哈哈需要这样一场经销商体系的变革。无独有偶,娃哈哈的老对手、以渠道和精耕细作见长的康师傅,也在悄然进行渠道变革,在城郊及城乡结合带编织更细的销售网络。
裂变
在3月3日的采访中,宗庆后称,2009年下半年开始,娃哈哈就已经在做渠道调整,将一部分原来的二级批发商晋升为经销商,让这部分人直接代理某些娃哈哈的产品。从而在“经销商——二级批发商——终端”的三级通路外,建立一套新的“经销商——终端”的二级通路。
可以想见,这次调整受影响最大的是娃哈哈现有经销商。宗坦言,变革确实有阻力,现在的思路就是妥协的结果。
早先,宗庆后想直接缩小现有经销商的辐射半径、减少其经营品种,同时增加经销商数量,以此来激发经销商体系的效率,但遭到反对;之后,宗庆后提出由经销商扩建二批商网络,或者经销商自己做终端等想法,但都未获积极响应。最终,娃哈哈强势决定,将部分现有二批商晋升经销商,让他们直接经营娃哈哈的某些产品。
宗庆后说,娃哈哈的产品体系中,老产品因为面市时间较长,获利空间已被压缩,三级通路中的经销商做这类产品的积极性不高。但对新晋的经销商来说,这类老产品因为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反倒能确保一定的获利空间。宗庆后也表态,为了进一步鼓励新晋经销商的热情,会给他们一些利差高的新品。
这些年娃哈哈一直对渠道保持着较强的控制力,很重要的一点是价差管理到位,渠道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当的利润空间。这次的渠道变革,宗庆后依然运用这个杠杆。他说,你让人家挣钱,他就会多方面帮你竞争。
宗庆后介绍,目前娃哈哈有经销商4000多家,上述经销商体系裂变完成后,其经销商总数可能达到上万家。
野心
按照宗庆后的说法,变革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经销商体系已经不能承载娃哈哈的新产能。
2008年,娃哈哈鲜见地投资60个亿,在全国各地增加工厂的生产产能,共新增生产线90多条。而在往年,娃哈哈用于新增产能的投资一般也就在10亿元左右,最多20亿元。新增产能需庞大而有效的销售网络来消化。
其实,产能扩张同时,娃哈哈已经在增加销售布点。2009年年初,宗庆后接受本报专访时曾透露,娃哈哈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延伸渠道,到2008年年底,娃哈哈增加了1000多家经销商,二级批发商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4万多家。他说,以前娃哈哈的销售布点已经很广,但量还是不够多,希望进一步增加布点的量,以占领对手的市场份额。
不过,经销商数量物理性增加,并没有给娃哈哈带来销量的迅猛提升。2009年,娃哈哈原定500亿元销售计划只兑现432亿元。宗庆后的解释是,新厂房的建设进度、生产设备的到位等环节慢了一些,进而影响了产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