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阳 3月26日,紫光集团董事会2010年第二次会议在紫光大厦10层举行。紫光集团董事、北京市旺达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栗铎向参会代表散发了一份对紫光集团质疑的 《公开声明》后,随即离开会场。
在他走后,紫光集团董事会通过决议,在不计无形资产的情况下,引入民营企业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健坤集团”)作为第二大股东。
伴随着接连不断的争议,紫光集团旷日持久的重组告一段落,但博弈并未终止。
这次新股东的引入,被钟栗铎看成是一次通过压低紫光集团资产价值进行的对国有资产的非法侵占。但其他股东对此另有说法。
被质疑的评估报告
3月30日,钟栗铎看到了他等待已久的《紫光集团拟增资扩股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在3月26日散发的《公开声明》中,钟栗铎代表的旺达网称,紫光集团一直未能提供作为进行紫光集团增资扩股定价依据的评估报告。
在这份评估报告中,紫光集团在评估基准日(2009年3月31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541.79万元,净资产评估价值为2.81亿元。不出钟栗铎所料,紫光集团已经积累了21年的商誉等无形资产并未纳入评估之列。他认为这不但不符合《公司法》,而且违反了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等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的规定——用于股权转让的资产评估必须包含无形资产。
在这份评估报告中,也没有把紫光大厦等紫光集团投资建设的房屋建筑物纳入固定资产范围。《评估报告》显示,紫光大厦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属于清华大学。而在2009年6月12日,紫光集团已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 《关于移交紫光大厦的意向协议》,约定将紫光大厦按照2009年3月31日账面净值(约2.19亿元)向清华控股公司移交,因此紫光大厦资产体现在“其他应收款”中。
钟栗铎认为,紫光集团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签署的关于紫光大厦移交的协议仅按照账面净值而非公允价格进行交易,这一损害紫光集团利益的关联交易并未提交紫光集团股东会审议,严重违反了《公司法》规定。评估机构在上述违法交易的基础上把紫光大厦资产列入“其他应收款”,也严重低估了该项资产的价值。
此外,评估机构按照评估基准日(即:2009年3月31日)持股数量乘以“评估基准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算术平均值”确定估值。根据这样的评估方法,紫光集团持有的紫光古汉(000590.SZ)股份的评估值为2.31亿元人民币,持有的紫光股份(000938.SZ)公司的股份评估值为2.03亿元人民币,两家上市公司的总估值共4.34亿元。
但是,去年以来这两支股票都在上涨。其中,较之2009年3月份的每股6元上下,紫光古汉股票的市价已上涨至目前的9元以上。如果根据2010年3月31日紫光古汉的收市价9.02元计算,紫光集团目前持有3656.44万股,该资产价值应为3.2981亿人民币。
紫光股份的股票也由2009年3月前后的每股12元上下上涨至最近的15元左右。根据2010年3月31日紫光股份的收市价16.01元、紫光集团持有1158.09万股计算,该资产价值约为1.8541亿人民币。
按目前的股价算,仅两家上市公司的价值就为5.15亿元。
事实上,《评估报告》中已明确指出“(关于两只股票)评估结果应随市场价格变化而予以调整,在评估目的实现日企业(指紫光集团)应根据本评估原则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但是紫光集团在2010年3月26日股东会决议时,未按要求对资产估值进行调整,仍以《评估报告》确定的较低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易。
这份评估报告在3月26日的紫光集团股东会2010年第二次临时会议上获得了通过,并以评估报告关于紫光集团净资产的估值为基础,同意健坤集团以1.53亿元的价格认购紫光集团1.2亿元注册资本,3333.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按照这样的增资方案,交易完成后清华控股公司持股比例为52.353%,健坤集团持股比例为35.294%。
按照钟栗铎的估算,如果按照这份评估报告的结果为基础确定增资价格,紫光集团无疑是被严重低估。他认为,根据作为增资依据的资产评估报告所述,拥有“紫光股份”、“紫光古汉”两家上市公司,以及通州商务园、紫光国际交流中心、紫光大厦等优质项目的紫光集团净资产估值仅为2.81亿元,已属低估。如果将紫光集团的商誉纳入评估范围,评估值也应在5亿元以上。
但紫光集团董事长宋军在接受公开采访时称,这个评估“是合理的”,是其能接受的——“对国有资产没有低估。”赵伟国则公开对记者称,“我认为高估了呢。”
宋军还指出,本次评估的截止日是2009年3月31日,赵伟国是6月19日进入紫光集团管理层,不存在“潜伏进来”把估值搞低的事。
股权转让风波
这一切都要从紫光集团三方股东之一的首旅集团退出说起。
作为国内著名学府清华大学成立最早的校办企业之一,紫光集团有限公司已有21年的历史。其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7月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4月,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改组成立清华紫光 (集团)总公司。
2003年,清华大学整合校办产业,组建国有独资的“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作为清华校办产业的最高控股机构,是紫光集团的全资股东。
两年后,清华控股引入外部投资者,将紫光集团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占紫光集团股权结构的80.9%,首旅集团旗下两家公司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共占18.2%,北京市旺达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占0.9%。紫光集团当时的注册资本为2.2亿元人民币。
改制后的紫光集团主营业务是资产管理,旗下有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非上市的参股子公司。
从2005年改制至今,紫光集团从未进行分红。一位知情者透露,由于背负了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负债,紫光集团不太赚钱,因此没有多少盈利也就谈不上分红。正是这种长期没有回报的投资项目,让其股东之一的首旅集团萌生退意。首旅集团希望能够以不低于当初投资额的价格,收回成本并退出紫光集团。
这个时候,紫光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分歧。
2009年6月19日召开的股东会及董事会上,大股东清华控股在没有与其他股东沟通的情况下,直接决定引入民营企业健坤集团认购首旅持有的股份并增资——健坤集团是一家纯私营企业,创建者河南人赵伟国是清华大学1985级学生,占95%股份,另外5%股份为健坤集团副董事长李义持有。
但仅占0.9%股权的小股东旺达网则坚持认为自己对首旅转让的股权具有优先购买权,也希望能够接盘。
而按照《公司法》有关的规定,如果旺达网行使优先购买权,即便清华控股是大股东,也无法直接让健坤集团受让首旅股东转让的股权。
由于大股东清华控股和小股东旺达网都坚持不放弃优先购买权,紫光集团重组停滞不前。但是出乎钟栗铎意料的是,2009年6月19日紫光集团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上,尽管他坚决反对,但董事会仍然任命了健坤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为紫光集团总经理。
此时,健坤集团尚未成为紫光集团的股东。
在一位紫光集团原高管看来,紫光集团随后发生的一系列古怪事情,都是缘于这次对赵伟国的不正常人事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