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青海省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12.7%和城镇人口增长2.5%的形势下,青海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首次实现下降,但西宁、海东等六地减排成效不一。
据6月4日我省2008年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介绍,去年,我省通过实施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加强落后生产能力和强化污染减排监督管理,减排成效进一步显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一定控制。全省共实施COD减排项目34项,完成削减量4129吨;全省共实施二氧化硫减排项目34项,完成削减量6128吨。
在黄河流域9个监测断面中,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以上标准,以I-II类水质为主,黄河上游水质总体为优。湟水水质整体上由2007年的重度污染转为中度污染,湟水一级支流沙塘川河为良好,北川河为轻度污染,南川河为重度污染。西宁市6个地下水监测点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三江源区14个主要城镇水质状况总体良好。
西宁市环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96天,优良率达81%,三江源地区13个城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以上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新闻发布会上,省环保厅还通报了全省6个地区(玉树、果洛未安排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考核结果。2008年,西宁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均比2007年有所下降,海西、海南、黄南、海北州的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比2007年有所增长,海东地区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7年有所增长,而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比2007年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