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玉 距离被称为消费盛宴的上海世博会开幕,还有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而对于世博概念板块,机构们已经“分道扬镳”——有的认为利好预期逐步兑现,其已失去炒作价值并陆续退出,有的还在坚守着最后的阵地,期待着新一轮的行情。
部分基金离场 中邮坚守
世博概念股在去年11月份曾一路高歌,之后经历约一个月时间的调整。在去年底至今年初的又一轮上涨后,该板块在1月中旬再度回到调整状态。
豫园商城的股价从年初的27.33元上涨至1月19日的近期高点31.49元之后,连跌几个交易日,直至1月底企稳,目前其股价仍然在29元左右徘徊。百联股份的股价走势基本相同,在1月19日到达20.24元高点后落至如今的18元左右。
被市场热炒多时的世博概念股涨势逐渐放缓,直至近期随着市场转暖重拾升势。随着世博会临近,世博概念股是否会继续迎头向上?
本报从多位参与或者曾经参与世博概念股的机构处了解到,在去年底,为数不少的公募和私募基金经理就已经陆续卖出了手中的世博概念类股票,已热炒近1年的该板块由于利好预期逐步兑现而慢慢淡出他们的视线。
深圳的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现在手中所持股票仍然全部属于区域概念类股票,他大量买入世博概念股是在2009年一季度,但近期其配置计划中已经没有世博概念。
为数不少的公募基金公司持有同样思路。2009年以来,公募基金对区域类股票的热衷并不亚于私募,将基金净资产15%到20%全部配置为区域概念类股票的基金经理不在少数。但据了解,目前上海板块的股票在大多数公募基金的配置中并不高。
就在“世博家门口”的一位上海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其手中的区域概念类股票大多为新疆、安徽和西藏等区域的个股,上海本地股仅余一两只商业类股票。
在上述诸多基金经理看来,世博概念股已是“明日黄花”。相对而言,坚定看好并仍在驻守上海世博概念的却是位于北京的中邮基金。
提到世博概念股就不能不提中邮基金。
中邮基金2008年底2009年初就开始陆续买入上海本地商业股。公开资料显示,中邮核心优选在2008年4季度已经成为百联股份、豫园商城和东方明珠的前十大股东,且为百联股份和东方明珠的新进股东;2009年上半年,中邮旗下基金又陆续进入新世界、金枫酒业、锦江投资等不少世博概念股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按照进入时间点看,中邮系基金对世博概念股的建仓成本比较低。据了解,中邮旗下基金在豫园商城股价仅10元多时就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增持,在百联股份股价为8元左右时就将其收入囊中。目前,这两只股票的价格已达29元和18元左右。在世博概念上浮盈可观的中邮基金仍在等待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