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政务中心 >> 经济动态 >> 正文
 
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存硬伤 需求说逼高价买粮
【字体: 点击数: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3日 双击滚屏
    “中国需求说”逼中国高价买粮——

  打破“买就贵”怪圈 粮食安全需动态“防御”

  本报记者 王超 报道

  近日,美国将乙醇的税收抵减政策延期一年,此行为必将导致食用玉米(2350,12.00,0.51%)短缺,抬高玉米价格。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进口国之一的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可以预见,国际玉米价格会在“中国需求说”的影响下逐步走高,中国将再次被迫高价买入玉米。如何走出“买什么什么贵”怪圈成为了中国必做的课题。

  12月17日,CBOT玉米期货因乙醇的强劲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收至将近28个月高点。其中3月合约上涨9美分,报收596.50美分/蒲式耳;5月合约上涨8.75美分,报收604.25美分/蒲式耳。

  由于畜牧业等下游产业发展迅速,中国玉米需求缺口近期被炒得很热。各粮食出口国都盯上了这个“大蛋糕”。美国谷物理事会称,明年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可能增至740万吨。如果全部来自美国,其玉米出口将会增长15%。

  由于粮食进口数量较大,并缺乏定价话语权,“买什么,什么贵”的怪圈也同样出现在粮食领域。“‘中国需求说’一直都是国际粮价出现波动的诱因。2004年我国小麦(2602,10.00,0.39%)进口突然增加时,就曾带来了国际小麦价格的暴涨。”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回顾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不难发现我国总是处于一种静态“防御”状态。即确保95%的自给自足率的同时,如果出现供需缺口往往会从国际市场“一次性”购进。

  “粮食缺口的‘硬伤’,常常让中国不得不吞下国际粮价暴涨的苦果。而且进口粮食时,国家常常大张旗鼓,唯恐国际粮商不知道这个消息。”马文峰说,在2010年我国传统粮食贸易格局发生逆转的前提下,这种方式隐藏了巨大的危机,甚至会重蹈大豆(4437,2.00,0.05%)覆辙。

  其实,从技术角度而言,我国可以避免“买什么什么贵”的尴尬。可选的方法是,把静态的粮食安全转为动态,更倾向于把粮食看作一种商品,实行“低买高卖”的策略。国际粮商就较难判断中国是在自然购进,还是在弥补缺口。

  在低买方面,今年的小麦进口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其购买价格远远低于当时的国内小麦价格。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小麦进口的平均单价为252.7327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700元/吨)。“低价购进的小麦很给力,国际粮价高企后,我国进口粮食的合同就很少见了。”马文峰说。

  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张元红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国储备粮进口单一,也是造成“中国需求说”很重要的原因。中国有必要拓宽进口渠道。

  据悉,进口小麦的大多是广东、浙江、山东等地的面粉企业。“国家要想低价购进也很简单,只要及时给需求企业及时下配额。”马文峰介绍,这些企业的进口也是中粮代理的,只不过走的是市场渠道,属于自然购进。相反,如果是发改委给中粮下的死命令,中粮往往不会考虑成本问题。

  “在高卖方面,在保证国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高价时期出口一部分粮食也未尝不可。但由于粮食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殊性存在,不能大批量地出售,以免对国内粮价造成很大影响。出口下游的加工产品到是一个选择。”马文峰说。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则不同意低买高卖的策略。他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低买高卖是一种市场化交易手段,粮企作为市场主体必以追求最大经济利润为目标,但将极大地伤害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民众消费者的利益。如果把控不好,很容易打乱我国粮食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

  张元红的担忧来自于粮食不适合长期储存,储存的成本较高,浪费现象也很严重。而且,国际粮价波动性很大,较难做出正确判断。

  但不能忽略的一点是,粮食进出口的配额一直在国家的掌控之下。“只要国家在进出口数量上控制到位的话,应该能避免出现这一点。对国际粮价的预判也是我国必须要做的功课。”马文峰说。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发改委涨价加油站降价 北京汽油最高优惠0.85元
下一篇:高地价疫情蔓延:过半主要城市土地超卖
点击排行
[重要通知]关于2010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创业指南]“创业期”企业老板的五大短板 
[创业指南]给农村创业者的九大启示
[技术创新]专家在京研讨功能糖及其衍生产品关键技
[技术创新]中国高铁自主技术体系领跑世界 
[财政厅]2010年度部门决算编审问答
[时政要闻]社科院:1/4中国居民认为自己穷 归咎社会
[时政要闻]寻访旧版人民币人物原型 贰角姑娘当了副
[时政要闻]宁夏一锰业公司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故造
[时政要闻]2010中国领导人海外足迹
[时政要闻]上班的路,怎么越来越长
[时政要闻]中共前领导人“家书”公布 传递政治深意
[时政要闻]教育部一天迎三位副部长 领导班子近两年
[时政要闻]网曝事业单位“最牛工资单” 当事方回应
[时政要闻]武警河南总队主要领导调整 沈涛调任武警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