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政务中心 >> 经济动态 >> 正文
 
30年,青海财政由“被动”到“主动”的历史性跨越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从这个秋季开始,我们的孩子可以免费上小学初中了,这是我们及父辈几代人曾经的梦想。孩子去年上小学四年级的西宁市民王紫,提起去年秋季我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学杂费一事,感慨颇多。

  虽说每学期孩子免去的费用,对于经济条件不错的家庭来说不算什么,但仔细算账,如果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这笔开支也不小呢。王紫告诉记者,开家长会时,家长们谈论此事都非常开心。从2008年秋季开始,全省75万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如此开心之事,仅仅是青海财政加大对教育保障力度、推进社会建设的一个侧面。

  30年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青海财政支持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的触角遍及众多领域:今年,青海财政拨付2.9亿元,加快了全省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步伐。3月,省财政厅、民政厅紧急下拨了4220万元春荒救助资金。10月份开始,迅速安排下达专项资金1605.3万元,重点对我省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一件件演绎着经济社会生活变化的大事小事,可谓是青海财政改革开放30年,投入重点工程、城市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工程等领域的一个个缩影。

  改革开放30年,青海财政改革与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财政蛋糕越做越大,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完善,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实现了由吃饭财政向民生财政、建设财政的历史性转变。2007年,全省总财力341.1亿元,比1978年增加332.5亿元,增长38.7倍,年均增长14%30年间,全省总财力增加到100亿元用了23年,从100亿元到200亿元用了5年,从200亿元到300亿元只用了短短两年。

  作为反映地方可用财力的主要指标,2007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110.5亿元,比1978年增长37.1倍,年均增长14.2%。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青海财政实力增强显著的程度,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度

  创新财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无论岁月怎样变换流逝,青海财政始终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加大财政投入和创新投入方式,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支持政策,不断强化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搭桥铺路。

  1998年以来,随着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共投入国债资金167.4亿元,重点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公检法、交通、教育、高新技术、生态保护等项目,在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2001年以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共计减免税收74.1亿元。这一政策的实施,使青海经济增长明显提速,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同时,积极支持搭建经济发展平台,安排资金1.5亿元,支持举办了青洽会、环湖赛、郁金香节、藏毯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扩大了青海对外开放,促进了全省招商引资。

  1978年至2007年,青海财政累计投入企业科技三项费和挖潜改造资金42.7亿元,加大了对新型工业化、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同时,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机制,2003—2007年,全省财政共筹集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6亿元,为1022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累计发放贷款金额26.1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规模型质量效益型转变。

  惠农财政,统筹拉近城乡生活距离

  增加农牧区群众收入,拉近农牧民与城市居民生活距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省财政部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健全和完善了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1978年至2007年,全省财政支农投入684.7亿元,30年间增长了38.8倍。重点支持了中低产田改造、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和优质粮食生产、人畜饮水等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六小工程和城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逐步夯实了农牧业基础。集中资金支持了特色产品向区域化、规模化、基地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省油菜、马铃薯、蚕豆、蔬菜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41.8万亩,占全省总播种面积的73%,畜牧业产值在农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37.8%上升到2007年的57.7%

  与此同时,青海财政认真落实支农惠农补贴政策,不断创新扶贫方式。2004年以来,共安排对种粮农民粮食直补、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种子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资金5.44亿元,支持优质粮食生产,稳定市场供应。落实了猪生产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良种奶牛补贴、政策性农作物保险等政策。全省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96亿元,整合其他扶贫资金2亿元,使110.86万人摆脱了贫困,实现了温饱。

  生态财政,构建环保绿色江河源

  以建设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青海财政在政策和资金上,积极支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支持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稳步推进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1998年以来,累计投入农林水利及生态环保专项资金达104.47亿元,重点支持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统筹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移民、天然林保护、人工增雨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等工程,同时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启动了青海湖流域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实施以上工程,使青海湖水域面积连年扩大,初步遏制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持续恶化的趋势,逐步恢复了天然植被、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

  在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防治投入的同时,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制度。自2003年以来,累计投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6亿元,重点支持了环境执法标准化建设、污染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建设,支持了重点区域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新工艺新技术推广示范;投入1.65亿元,恢复耕地4200亩;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水等工程,使我省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新进展。

  民生财政,让群众沐浴灿烂阳光

  30年来,青海各级财政努力践行民生优先的理念,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期盼、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着力支持改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以及城乡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2007年全省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与2003年相比由60%上升到71%;服务社会公共性的投入明显增加,为提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青海省财政教育支出,由1978年的0.4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4.7亿元,增长72.8倍。特别是2003年,率先将全省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全部纳入两免一补范围, 2005年率先将两免一补政策覆盖到城市贫困家庭学生,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就学难问题。到2008年秋季将免学杂费政策扩大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使全省75万中小学生全部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各级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从1997年的3.1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0.7亿元,年均增长36.5%,建立并实施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制度,建立了以城乡低保为基础,以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取暖救助、司法救助为辅助的社会救助体系,逐年加大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全省财政医疗卫生投入由1997年的2.3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9.5亿元,增长23.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力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30年,紧扣时代发展的脉络,青海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科学理财的要求,从我省实际出发,在不断加大对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努力探索和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着力建设阳光财政透明财政。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步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展开层面,以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主线的理财思路日益丰富和完善。

  青海财政30年,历史将永恒记忆这段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记忆这一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出击的跨越之路,记忆这段不断超越、不断拔高标杆的进程。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谢韫
上一篇:青海新农村建设“百舸争流”累计投入160多亿
下一篇:200亿元消费意味着什么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重要通知]青海省中小企业项目库入库及资金需求登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最新更新
[经济动态]青海湖封湖育鱼以来湟鱼可捕资源量增至
[时政要闻]中小企业将成银行争夺主战场
[时政要闻]船舶业振兴规划发布 后年我国造船将占世
[时政要闻]谁解中小企业“差钱”之痛
[时政要闻]本轮经济震荡回升 扩大内需存在四大问题
[时政要闻]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7省出
[时政要闻]商务部副部长:外贸上半年负增长已成定
[时政要闻]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今年加工贸易禁
[时政要闻]发改委预期70亿补贴拉动逾千亿消费
[时政要闻]国务院批准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
[时政要闻]国务院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措
[经济动态]青海油田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在格炼投入
[经济动态]同德县四项措施确保三江源建设养畜项目
[创业信息]回乡创业为青海化隆经济注入新活力 拉面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