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4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88%,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9195万元。在这一组数字的背后,是玛沁县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玛沁县坚持解放思想,坚持结构调整,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生动体现。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速度,尤其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以来的三年中,玛沁县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破除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把结构调整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使畜牧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3年,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分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及时做出战略调整,按照逐步建成三个经济建设区和一个经济建设中心的区域定位,基本建立了以畜牧业生产、暖棚蔬菜种植、犊牛羔羊育肥贩运、苗木育圃、优良牧草籽种生产等为主的拉加镇综合经济建设区;基本建立了以育种改良、加快畜群周转、扩大牛羊育肥出栏规模和牦牛肉、牛奶、酥油等特色产品供给基地规模,增加饲草产量,发展冷季舍饲畜牧业为主的中部地区(大武、东倾沟、雪山乡)现代畜牧业经济建设区;基本建立了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为主,进行禁牧育草、限畜育草,灭鼠、种草、种药材,治理“三化”草场,努力恢复草地植被,逐步发展以草产业为主的西部地区(当洛乡、优云乡、下大武乡)生态经济建设区。同时,大武镇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十五”以来先后投资4.5亿元,使市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玛沁县大力调整畜群结构,至2008年末,全县畜群结构中绵羊数量占59.06%,牛数量占39.68%,其中母畜比例达到47%。拉加镇累计建设52座蔬菜大棚投入使用,每座棚年均创收5000元。东倾沟、大武乡进行绵羊育肥,每只净增值300元。近几年,东倾沟乡牧民群众在小包装酥油方面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每斤酥油增值4元以上。
此外,玛沁县相继实施了投资4284万元的三江源禁牧搬迁工程,投资873万元的草原鼠虫害治理和投资4901万元的草原围栏种草等生态建设保护项目,使全县生态恶化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