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全新改版 服务电话:0971-6164238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政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务频道 创业辅导 人才招聘 会员服务
今日天气: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中小企业青海网 >> 政务中心 >> 经济动态 >> 正文
 
世博会有个零碳馆
【字体: 点击数: 双击滚屏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丽 陈硕最近一直在为世博会的零碳馆而忙碌。

上星期,在北京举办的2009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陈硕抛出的“零碳”概念引起与会者的普遍兴趣。陈硕对本报说:“我国在建筑行业需要重新理解零碳经济。”

2010年世博会设立了一个 “城市最佳示范区”,展示来自五大洲的55个城市案例。零碳馆展示的就是位于伦敦南部的 “贝丁顿零能耗”小区——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很少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一个“零碳”项目。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建筑排放二氧化碳立法的国家,建筑如果超过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就会被英国政府叫停。而“贝丁顿零能耗”小区作为一个环保低耗的样本将被搬到了中国的世博会上。

已经封顶的零碳馆面积大约在3000平方米,有三个展馆:零碳餐厅,展览馆和样板房。整个建筑将通过各种节能设置,减少对能耗的需求,并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居民的能源需求,从而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而这个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的“零碳馆”的建筑商是零碳中心,陈硕就是零碳中心的中国区总裁。

零碳中心是一家有着英国背景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一位建筑师,在建设英国国会大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低碳与零排放的技术,随后设计出很多产品。与此同时,为了在建筑上实现这些技术,零碳中心又逐渐转变为零碳技术顾问。后来,这家公司参与了欧盟委员会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交易的制定。基于零碳中心的这个背景,世博会选择了与其合作。

拥有剑桥大学建筑环境硕士学位的陈硕,选择来到中国 “改变世界”。世博会的零碳馆成为他试图改变世界的地方。

在世博会上建零碳馆,对陈硕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一开始要做的是伦敦的零碳馆,后来我们又想做一个世界的零碳馆。最近,我们拒绝了伦敦的资助,决定和世博会共同出资,来建一个中国的零碳馆。在这个馆里,我们全部采用中国的本土产品。”

拒绝伦敦,决定在中国建一个零碳馆,并不是一个唐突的决定,在陈硕看来,中国人在低碳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

零碳中心进入中国以来,除了零碳馆,已经有很多中国企业主动找到他们,要求实现节能减排,其中大部分是房地产企业。

统计表明,建筑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5%,主要源于建筑设备对电力、燃气等石化能源的消耗。“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建筑的数量是最多的,但减排的成本也是最低的。这也是世博会为什么要看中建筑减排的重要原因。”陈硕说。

零碳中心进入中国不久,万科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就成为了零碳中心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黄明太阳能、北京环境交易所也与之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零碳馆不仅展示建筑本身的零碳技术,更要展示中国各个企业在减排方面的成就。

事实上,零碳中心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有两块,一块是以节能环保技术在建筑行业竞标,而万科不久前建成的万科零碳排放住宅为其加了不少分。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帮助企业做二氧化碳检测。“我们有一个二氧化碳检测模型,通过这个模型,我们会检测出碳平衡等指标,然后帮助企业来减排,同时我们还会帮助企业用减下来的碳进行碳汇交易。”陈硕说。

在陈硕看来,中国人不相信碳汇,中国企业减排是为了增加企业的附加值。陈硕说:“我跟万科的郁亮说,我可以帮你减排,我也可以将减少的碳排放变成碳汇,帮你赚钱。但是郁亮就说,我们不要谈碳汇,碳汇用来做公益就好了。同样,我与黄鸣谈碳汇,他也说只要做公益就好了。这说明,在中国,减排并不是为了去换钞票,增加企业的附加值才是他们的真正用意。”

清华源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赵华最近也在做跟“碳”有关的业务,但与陈硕不同,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正在做碳汇交易的法律咨询业务。他的很多客户都是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做低碳一是为了企业责任,二是如果要征收碳税的话,也不会太被动。”赵华对本报说。

“碳是一个很棒的概念。在英国,碳与黄金、石油等期货一样,在纽约交易所已经交易了4年了。但是,中国人还没有意识到碳会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需要强制性减排,所以中国人还不太相信碳汇会给他们带来利益。”陈硕与众多中国企业谈论碳汇交易时显然受到了阻碍。

赵华认为,中国在节能减排技术上已经有所关注,但减下来的碳如何进行交易还需假以时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来源:经济观察网 责任编辑:
上一篇:黄河三角洲:经济振兴第八区
下一篇: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席辞职
点击排行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对策
[重要通知]关于做好2009年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
[管理咨询]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现状及常见问题分析
[中国银行]金融服务产品介绍――存款
[政策法规]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中国银行青海省分行简介
[农村信用合作社]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简介
[国家开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流程及申请贷款所需资料
[政策法规]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重要通知]关于参加“2008国际经济合作大会暨中外
[青海银行]青海银行简介
[管理咨询]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的六大隐患------
[重要通知]省经委关于开展2009年青海省银河培训的
[政策文件]小企业六项机制
最新更新
[国税局]贯彻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 探索完善个性化
[时政要闻]上海:教育培训乱象丛生 培训机构屡屡人
[时政要闻]国家标准委:暂缓实施涉及电动轻便摩托
[时政要闻]组织部长谈用人:匡正选人用人风气须打好
[时政要闻]《求是》刊文:领导干部生活情趣不是私事
[时政要闻]武大教授称国内买卖论文形成年销售数亿
[时政要闻]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民众盼袁贵仁成教育“
[时政要闻]规范县委书记用权:副厅级县委书记权力到
[时政要闻]国务院法制办就拆迁条例听取专家意见 
[财经新闻]八创业板公司演三高拍案惊奇 催生20位亿
[财经新闻]中国重工遇冷 首日跌破开盘价 炒新者全
[财经新闻]对五粮液的查处何时有结论
[财经新闻]金价上涨引发广西非法淘金热 一条船月入
[财经新闻]西飞国际身陷内幕门 中航战略布局或受影
关于我们 | 网站简介 | 网站声明 | 建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网警110 12321垃圾信息中心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指导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
主管单位:青海省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发展局
承办单位:西宁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青ICP备05000331号
中国中小企业青海信息网
©2008 www.smeq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