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科技厅介绍,在“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发展将突出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及民生四大重点领域。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领域,将建立青藏高原太阳能研究开发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大型及超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应用技术、系统集成设计技术、核心部件开发与生产、光伏系统运行控制与保护、接入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为提升我省光伏产业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同时开展攻克G瓦级以上的荒漠光伏并网电站的系统集成技术难关以及硅材料生产工艺技术、高纯硅原料生产技术、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以及聚光太阳能电池技术、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适宜地区风电技术、电网安全保障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示范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围绕光伏产业、光伏发电系统、风电产业、光热利用以及电网安全五大类18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
在循环经济发展领域,将着力于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盐湖化工、新材料和装备制造四个方面。
具体包括围绕青藏高原地质找矿重大疑难问题,开展主要成矿带、典型矿床成矿环境、开展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等基础研究工作;大力发展盐湖综合利用梯级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实现对盐湖钾、镁、锂、硼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一系列产品链条;积极打造以铝、镁、铜、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轻金属合金材料生产基地;开展具有产业优势的机床、环卫装备、风力发电设备、专用产品及配套零部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促进装备制造产业达到“数控化、智能化、复合化、精密化、柔性化、专业化”,促使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潜力、低成本转变,提高产业总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为我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技术支撑等。
在生态环境领域方面,突出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畜牧业、绿色现代农业、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等重点。
将在环湖、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重点开展生态补偿、生态监测与评估技术体系构建,三江源、环青海湖、祁连山、柴达木盆地、脆弱生态系统维护与退化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重建、生态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工程与生态产业发展、水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安全、污染的生态影响机制和恢复等方面研究,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评价、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的技术保障上实现突破。同时,加强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研究,支持草地畜牧业和舍饲畜牧业的发展。结合青藏高原现代农业生产特点,加快农村牧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开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现代农业一体化保障机制研究,加快海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园区引领、产业集中、县域有别、培育主体、提效增收”的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壮大青海高原绿色现代农业。
另外,还将利用种质资源保护与现代育种技术,开展特色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开展提纯复壮关键技术的研发,解决高原特色作物品种退化问题;围绕特色高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以及生物制品质量规范三大类13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建立产业技术联盟,推动技术产业化成熟度逐步提高,形成以特色资源深加工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
民生领域方面,我省科技发展重点放在普惠医药科技藏医药与高原医学、泛在信息技术集成与公共服务网络与现代服务业、公共安全服务与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开展高原低氧适应、高原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的应用基础研究,加大对高原疾病防控诊疗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立高原体育训练监控与评价体系。
围绕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技术需求,加强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研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相关产品,建立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具备防范各种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技术能力。研发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关键产品,开展金融、物流、网络教育、传媒、医疗、文化旅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软硬件关键技术研究。